成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要闻>>正文

成医团队参与开发一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新技术,15分钟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常见呼吸道病原体

资料来源:基础医学院  作者:  编审:姚翠凤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8日  点击:[]

如何将新冠肺炎病毒和普通流感病毒快速检测出来?这是防控新冠肺炎的关键。日前,成都医学院非编码RNA与药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贾旭教授团队参与,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勇博士主持研发成功了“碟式微流控POCT联检技术”,通过该技术,只需1滴样本1次加样,大约15分钟,就能将新冠肺炎病毒、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等8至9个检测项目完成,检测结果更加精准可靠、检测内容更多。该技术实现的新冠肺炎病毒、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快速联合检测,对新冠肺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应用该技术研发的检测仪器很“迷你”,仅重3公斤,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仪器和芯片验证,即将进入小批试产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试剂盒”等病毒检测技术和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疫情防控“早发现”的关键。然而,上述检测技术或产品也存在“缺点”:如采用传统的胶体金法的产品检测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以及介于阳性和阴性间的“灰区”;且胶体金抗体检测产品检测时间窗口长。核酸检测样本预处理过程复杂、一次检测耗时长达1至2小时,对检测环境、操作人员要求高,检测成本也较高。如何找到一种更加准确可靠、好用快速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新冠肺炎病毒)的联检技术及其产品成为一线医院的刚需,人们希望通过一次检测,就能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以及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从而更好地防控治疗新冠肺炎,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专家,以及国家卫健委已呼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这样的技术和产品。钟南山指出:现在需要迫切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常人和病人分开,二是新冠肺炎病人和流感病人分开。如果老是混在一起,人传人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临床一线急需快速鉴别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技术。

2017年开始,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博士率团队就展开了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检测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攻关,成功研发“碟式微流控POCT联检技术”。目前,结合新冠肺炎病毒的检测,唐勇博士和成都医学院贾旭团队合作,应用该技术已开发出仅重3公斤的检测仪器,该产品已完成仪器和芯片验证,即将进入小批试产阶段。

该检测仪器的核心是“碟式微流控芯片”,是一块“光盘”大小的芯片,通过微流控技术,将新冠肺炎病毒、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等8至9个检测项目集成在芯片上,每个项目拥有独立的检测通道,只需1滴样本1次加样,大约15分钟就可以完成多个项目检测,检测更快捷、结果更加精准可靠。这块芯片浓缩了微流控芯片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纳米材料喷墨冷冻干燥技术等众多底层科技创新。这些技术让检测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pg/ml,媲美大型化学发光设备,感染的早期患者也能精准定量检测;同时,试剂芯片能做到常温下保存1年,不需要冷链运输和低温储存。这些技术创新让该检测仪器具有可靠快速、便携好用、灵敏准确等优点,而产品的轻便特性,既适合一线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也便于向国外出口。

 

 

在此基础上,唐勇博士联合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成都医学院非编码RNA与药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贾旭团队,将后续开发两款呼吸道病原体联检芯片:一款用唾液、咽拭子等作为样本的抗原联检芯片;一款以血液作为样本的抗体检测芯片。两种技术的芯片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联合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据了解,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疾病的检测诊断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该公司已开发了多个类型的微流控POCT检测产品,例如:应用于“炎症、心肌、激素”项目的微流控液相荧光免疫产品、条式微流控产品。目前,公司陆续开发应用于“传染病”的分子一体式微流控产品,以及应用于“血脂、血糖、胆固醇、尿酸、HIV”等消费级家庭端的家用电化学微流控产品,已有多款产品研发完成,预计2020年内将获得8至10个产品注册证。

(基础医学院)

 

       

 

 

上一条:学校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工作研讨会
下一条:学校推进《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中医药病案库建设和临床推广应用》项目建设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