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将至,天气晴和。4月14日,成都医学院师生走进香城小学,围绕“中医药学文化”主题开展春季养生中草药介绍、中药材碾制研磨、中药香囊制作等活动,寓教于乐,启智润心,为现场60余名同学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__local/4/45/80/59C5DF7DB038768E566FEA5C39A_1B969D97_17866.jpg)
成都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郝明指出,此次活动是成都医学院积极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更好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面向属地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普及中医药知识,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__local/1/A6/55/ADB1E3D9BF71B0D62471FEB0A2C_0EDFF33B_2B0D3.jpg)
“同学们认识屠呦呦么?她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使它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中国小草’。”在药学院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研究工作的秦琴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屠呦呦通过中草药对抗疟疾,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秦琴介绍了什么是中药,并精心选择了“青蒿、丁香、茵陈、艾叶”四种春季养身中草药,对其形态、性味、功效、炮制方法、典籍记载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向同学们传递了“上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中医理念。
![](/__local/3/2B/FB/4C8D5F93FBE6DD50570737A5F9A_2814E599_16875.jpg)
![](/__local/A/06/E3/95971501CA5E31EDA812FA38A67_2B4E306C_18B97.jpg)
药学院的昝旺副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传统中医药材配伍,展示了中药材的称量、碾制过程,并邀请同学们现场体验。“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昝旺告诉同学们,佩戴中药香囊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旨在以芳香化浊气,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药物芳香,达到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
![](/__local/4/7D/48/BD12082E4846DFAB71B8B39CC0A_A068A7E8_15F96.jpg)
“七彩丝线绕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香城小学的孩子们在成医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第一个香囊的设计、绘图、装配、制作。“这个香囊,你们想送给谁呢?”“老师!”“妈妈!”“我的好朋友!”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七嘴八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感受中草药文化魅力的同时,昝旺老师循循善诱,点拨引导,从香囊所代表的“礼”“节”“美”“雅”“情”等内涵出发,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美育、德育和感恩教育。
![](/__local/3/01/A9/7B7F887C9FED1FB2DE2D8038394_3D9E5493_15CE0.jpg)
![](/__local/3/07/AF/1B5E36D44C821F838B67417341E_9106AA48_1788A.jpg)
![](/__local/5/C1/B5/6C6C7389C5F0896F4CA10E79D11_7DDDB104_15C2F.jpg)
据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由成都医学院和新都区联合举办。根据工作方案,学校将面向新都区中小学生,持续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主题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育人”为主题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传承创新、以文化人”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医学人文素质基地、青少年中医药科普基地等场馆资源,医学医药专家、思政教育专家等教师资源,以及华慧社、越剧社、书画社等大学生社团资源,“走出去”与“迎进来”并行,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生命观教育、中医中药介绍、读书文化节等实践及研学活动,切实提升属地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进校地合作交流的成效,发挥好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__local/2/07/04/16C3866D9135D2D5B4AC68749F8_0FEB5E55_1E312.jpg)
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药学院,香城小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 周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