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要闻>>正文

关于组织学习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等有关知识的通知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01日  点击:[]

关于组织学习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等有关知识的通知

 

全校教职员工:

根据学校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工作安排和有关要求,全校教职员工要熟悉并掌握学校概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实施本科教育的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有关知识。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望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切实掌握。

 

       成都医学院迎评办公室

                                        〇〇六年五月八日

 

一、学校概况

(一)历史沿革和办学经历

我校是一所从军队转制而来的省属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由成都军区、西藏军区、昆明军区三所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演变而成,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创办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学校几经变更,先后为十八军卫生学校、西藏军区军医学校等,1974年迁入现址,成为成都军区军医学校;19995月转隶总后勤部,归第三军医大学管理,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相对独立办学;20048月,经国务院批准,按照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从军队整体移交四川省,更名为成都医学院,核定办学规模1万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学校就开始培养医学大专人才。80年代初,开办了成都军区主治医师进修班和全军中医理论专题提高班。1984年,在国内较早开办护理大专班。1988年,分别与第二军医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开办药学高等教育和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从2000年起开展临床医学本科教育,2001年开设药学和医学检验本科,2002年开设护理学本科,2004年开设医学影像学本科,2005年开设应用心理学本科。六年来,共招收本科生2834人,校内专升本524人。20057月,首届临床医学和药学本科生288人毕业,学士学位由第三军医大学帮助授予。

(二)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625(其中老校区320亩,新校区1305);校舍面积18.57m2,规划2008年新校区一期工程完成23.7m2;馆藏图书3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万册,电子图书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10万元。

现有基础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影像系、医学检验系、护理学系等7个教学院系,1个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所三级甲等直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共54所临床教学(实习)医院。

现有教师413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具有高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110人,硕士122人,博士26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8%36.8%40.8%8.7%。有全日制在校生5746人,其中本科生3070人,专科生2676人,折合生师比为13.9 1

学校已开设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6个本科专业,今年拟增开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二、办学指导思想

2000年开展本科教育以来,特别是学校转制地方以后,我们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法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育的两个文件(20014号文件和20051号文件)、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有关要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本科教育的大讨论,通过召开党代会、制订学校“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统一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学校定位。

—— 办学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建设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走创新之路,建特色强校,以人为本,开放办学,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办学理念。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以人为本,开放办学,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生(学生)为本,以师(教师)为本,以人才为本,把依靠人才、培养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开放办学”就是面向社会,面向省内外高校,广借外力,争取多渠道的支持,建立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创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机制,加速学校发展;“博学博爱”就是要强化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就是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努力创名牌、出精品,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 办学思路。坚持“走创新之路,建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其主要内涵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机制,采取超常规措施,争取学校建设的跨越发展,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军队院校到地方高校的角色转变,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观念转变。在学校建设和改革中,既要“遵循三个规律”(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扎扎实实地抓好质量建设,又要“搞好四个结合”(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特色创优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内涵建设与规模效益相结合),加快学校建设进程,尽快提升办学水平。

—— 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学院校。结构类型定位:以临床医学为主,药学、检验学、影像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教育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初步研究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 办学特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育人模式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始终坚持全方位育人思想,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五育人”机制;二是始终坚持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严格的作风纪律和高度的团队精神;三是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培养“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三、实施本科教育的主要做法

我们把加强本科教育提高到统揽学校全局的高度,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推进本科建设。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本科教育的基本思想

开展本科教育,不仅是学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办学思想与理念、培养目标与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根本转变。为此,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开展讨论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教育观念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本科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坚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上,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坚持教学为中心、科研是先导的思想,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这些思想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增强了全员的本科意识。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认识高水平师资队伍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1、重视人才环境建设。校党委坚持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上下功夫,重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设立院长科研基金,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障;筹建科研中心,为科技人员搭建科研平台;每年组织评选“十佳优秀教师”并给予重奖,大力宣传表彰教学科研工作的先进典型;采取有效措施,为教职工提供良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认真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等后顾之忧;完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在福利待遇和校内业绩奖励上,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通过多种措施,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学校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用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人。两年来,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原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羊惠君,原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炳银等一批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来校工作,被委以重任。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思想,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聘任了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为学校名誉院长,聘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罗跃嘉、尹文刚、四川大学霍大同等教授为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聘任第三军医大学胡福泉、白云等4位知名教授和一批原成都军医学院的离退休教授为教研室主任或教学骨干,有力加强了师资队伍力量。

3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坚持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每年集中一个月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在岗培训;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教学观摩、教案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时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留学、访问、合作研究;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全校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13人、博士7人。六年来,共投入300万元用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培养,广大青年教师开始在教学和学术上崭露头角。今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十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322日,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示范点——成都医学院专家服务基地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428日,学校高级学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为我校广大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三)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质量建设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扎扎实实抓好教学改革和本科教学质量建设。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制定、修改和完善了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形成了与本科教育理念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我校执行的教学计划,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重点搞好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将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全校开设课程285门,其中选修课67门。开设的课程达到了以下要求:在专业素质方面,注重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具备开展防病治病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初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和对计算机、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人文和身心素质方面,既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又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在建校级精品课程8门,今年将继续立项8-10门精品课程建设。

3、扎实抓好教材建设。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学校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规范了教材的选用、采购和发放等工作。近几年,医学主干课程全部使用最新版的国家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修课坚持自编和节选教材内容的原则选用教材。积极鼓励教师主编和参编国家级教材,通过编写教材锻炼教师,提高水平。六年来,我校教师编写公开出版的教材27部,其中主编6部,参编21部。

4、高度重视实践教学。2000年以来,学校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经费2700万元,其中1300万元用于12个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仅2005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就达到901万元,建成了解剖、护理、形态、机能等4个硬件设施国内一流的教学实验室。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各课程实验课开出率达90%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逐年增加;成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强化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成立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临床教学实习、见习基地建设规划,与54所医院(基地)建立了实习教学合作关系,与14所医院(基地)建立了见习教学合作关系;加强临床实习和见习教学管理,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办学基本条件建设,提高教学保障能力

六年来,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投入大量财力加强办学基本条件建设,不断提高了教学保障能力。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教学实验大楼2.3,于2001年启用;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学生公寓1.7;投资2700余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808万元进行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所有教室都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加大四项教学经费的投入,年均四项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28.1%;在新都征地1305亩,拟投资7亿元建设一座软硬件设施均符合本科教学要求的现代化新校区。目前,生均教学仪器设备5586元,生均纸质图书52册;有教学用计算机1002台,百名学生18台;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室5862座,百名学生102座;校园计算机网络广泛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

(五)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学质量三级责任制。学校由院长负总责,分管副院长负直接责任,教务处、临床管理处为职能部门,突出目标管理,重在制定政策和加强监督;教学院系由院长(主任)负责,突出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重在组织落实;教研室为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认真执行各项教学质量标准。学校把教研室主任纳入干部管理范围,每月发放管理岗位津贴,增强了管理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文件,编印了《成都医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了日常教学行为。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听课与教学研究制度,强化了教研室内部的教学管理。

2、强化教学过程监督。针对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学校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构建了由校领导、教务处、教学院系、教学督导专家、学生五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领导和督导专家每周坚持跟班听课、督导评课,教务处抓好经常性的教学巡查、教案检查,每学年开展由校领导带队、教务处和各院系领导参加的4次常规教学检查,进行2次全校学生参与的大规模评教评学活动,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坚持对主干课程实施教考分离,严格考试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促进了良好的学风、考风形成;定期组织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对临床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见习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3、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加强本科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先配备了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并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任用了一批认真负责的教学管理人员。配齐配强队伍的同时,学校还专门开展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制定了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在职和脱产攻读学位的政策,为其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近六年,有100余人次参加各种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和业务培训,近10人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通过努力,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的教学管理队伍。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人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占46.1%,中级职称21人,占32.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5人,占38.5%

(六)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外聘专家教授的作用,组建科研团队,整合科研力量,组织高层次课题集体攻关。六年来,学校科研立项共135项,资助经费228.45万元;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成果奖15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教学、教材、人文社科成果奖15项,其中四川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160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正在申报中的专利2项;主办、承办全国及区域性学术会议12次,其中2002年承办了由科技部主办的国家“973”项目综合评审会。

(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措施,配齐配强各级党团组织,建立了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和院系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抓好全程教育,从新生入学、军事训练、日常管理、考试考查、见习实习、毕业离校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典型示范,通过邀请毕业校友中的先进典型回校参加开学典礼、作事迹报告、介绍学习经验,使学生学有榜样、超有对象;注重加强实践锻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重视文化熏陶,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形成了以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社等学生社团活动为主体、女子军乐团为特色、月月文艺晚会为重点、运动会和双休日文体活动为补充,各类体育竞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校园艺术文化、社会实践和政治教育活动相互渗透的校园文化新格局,在丰富学生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素质能力、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形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类文化体育比赛,有50多人次、80多件作品获奖。特别是多次参加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均取得了较好名次。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和实习见习医院对我校学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我校学生思想素质好、作风纪律严、专业基础实、创新意识强。2005年毕业的首届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2.7%。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写入党申请书的有2034人,占本科生的68%;党员293人,占本科生人数的9.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英语过级率连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首届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80.3%,六级通过率13.9%,计算机二级通过率95%,学位授予率80.1%,考取研究生10人,占报考人数的50%。两年来,我校本科生获省级优秀大学生奖励12人次,获国家和四川省奖学助学金515人次。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20012005年,我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8%以上。

四、精心组织实施,做好迎评工作

学士学位授予权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2005年上半年,学校各项工作转入正轨后,我们就开始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的迎评工作准备。秋季学期开学后,校党委每周一次专题研究迎评工作,确立了“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的迎评工作指导思想。学校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迎评办公室和工作小组,请省学位办领导来校指导。去年11月,召开了“迎评促建”动员大会,组织去攀枝花学院、泸州医学院学习迎评工作经验。通过建立“迎评促建”专题网站、举办评建知识培训、邀请专家报告、指导等,使迎评工作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了全校教职工的本科建设质量意识,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快了教学规范化建设,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力推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五、存在困难、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名师大师数量偏少,青年教师比重较大。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决定从今年起,重点引进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以上的骨干师资。今年拟投入220万元,用于引进50名高层次人才和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现已有20多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决定来校工作。

2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攻关能力不强,高层次的课题立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科研经费数额较少。去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启动和发展,制订了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系列制度,去年争取到的课题和经费是历年最高。今年,校党委已决定为科研中心投入500万元搞好科研平台建设,并积极组织科技骨干申报国家级课题,争取实现突破。

3、图书馆舍、文献资料建设需逐步改进。在军队期间,我校每年投入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仅30万元左右,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医学专业图书资料比较陈旧,文献建设尚需加强。我们拟在新校区建设中,新建图书馆2,彻底解决图书馆建设问题。

4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学校基础薄弱,办学条件需大力改善,新校区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需投入大量资金,而学校仅有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无其它经费来源。

 

上一条:学院英文信息核对通知
下一条:关于学院开通网络教学平台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