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多地面临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在全面二孩时代,缓解儿科“医生荒”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去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刘文英率先提出要解决儿科“医生荒”的建议,华西都市报邀请省政协委员讨论,为缓解儿科医生荒支招。本报的深度、持续报道引起了国家卫计委、教育部高度重视,两部委携手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儿科“医生荒”的举措。
2016年底,四川省卫计委等六部门出台《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州)综合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设立独立儿科,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0.69名。
一年过去了,四川儿科领域,发生了哪些改变?近日,记者再度走访各级卫计委、医院、高校、医生等机构和从业者。
这一年"高等院校
成都医学院已增4门儿科专业课
2016年四川省两会期间,华西都市报连续报道的“儿科医生荒”现状,引起了省政协委员们的热议。1月26日,在政协医卫和福利保障讨论小组,一封《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信》在省政协委员们手中流转,14位省政协委员联合签名:请求教育部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希望通过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儿科医生人力资源。
2月24日,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回应: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去年底,四川省卫计委等六部门出台的《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强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支持2—3所川内医学院校申报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5所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儿科培养方向。
1月14日,记者从成都医学院获悉,该学院已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置儿科医学方向班,力争在三年内培养100名专业儿科医生,覆盖到省内21市州。去年,已经有50名在读学生进入儿科医学方向学习。同时,学院正在向教育部申报儿科医学专业,如果批准,今年将进行招生。该学院将在教学计划中增加4门儿科专业课程:《儿童保健学》、《小儿传染病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对毕业学生颁发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证书,同时颁发儿科学方向专业辅修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