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牵动人心,实干彰显担当。
成医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
为这即将到来的春天,保驾护航。
带上口罩TA们是战士,
脱下防护服,TA们又变回了普通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TA们的心声,聊聊TA们的故事。
成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李曦杨
“在队友和同事们的注视下,李曦杨郑重地许下生日愿望: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曦杨,生日快乐!”2月16日晚上11点,李曦杨刚回到驻地酒店,就收到了队长金晓博送上的生日祝福。当金晓博把手机递给李曦杨时,手机上全是队友和远在成都同事们的视频连线。一声声祝福从手机画面中传来,让李曦杨备受感动。
本来2月19日才是李曦杨的生日,远在成都的科室主任郭川和护士长李艳丽决定一起视频连线提前给她过一个生日。因为武汉的队员们分在不同的组,上班时间都不一样也不能用手机,只有2月16日晚上队友们刚好都在。“虽远隔千里,但是大家的心仍然紧紧聚在一起!”远在成都的郭川表示。
成医附二院援鄂医疗队 杜贵鹏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职责所在,这时候我们必须得冲上去!”
2月13日早8点接到紧急通知后,附二院17位援鄂医疗队员迅速集结,晚上8点到达武汉前沿驻地。
到达当晚,由于大家头发太长,不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出发前又完全没时间理发,杜贵鹏毛遂自荐“我来,我会,我剪得特别好”,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医疗队的理发师“托尼”。队员们翻遍了携带物资,仅有一把不怎么锋利的剪刀,杜贵鹏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手就干。完全参照儿子的发型,给队员们剪起来。
2月15号是杜贵鹏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工作第一天。这里是一个新建科室,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早上9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一天时间空病房已经入驻了40名患者。当问到他紧不紧张时,他说“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职责所在,这时候我们必须得冲上去!”
成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赵霞
“当我们摘下口罩,一定能与武汉最美樱花邂逅。”
“今天,是我的第二个夜班,回到住处时已经是中午12点过。”
赵霞与同事
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口腔护理、翻身、打针输液、采血、打开水、送饭等护理工作及日常行政工作,工作繁杂却很充实。
在我管理的众多患者中,60多岁的一名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入院前就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血管也不是很好,身体比较虚弱,但她在整个住院期间都很乐观,“心态要好,病才好得快。”这是她做常说的一句话。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每次给她做完护理,她总是对我眨几下眼,她温柔的眼神撞击着我的心,仿佛在也她自己加油的同时,也在为我鼓励。
说实话,我也想念蹒跚学步的孩子,也想念期盼着我回家的家人,但我想这里的“家人”更需要我,需要我与他们一起共抗病魔。
听说,我们遇到了今年武汉的“三最”:最冷的天气、最大的雪、最严峻的疫情。但我坚信,当摘下口罩时,我们也一定能与武汉最美樱花邂逅!”
成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樊启雯
“等到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
“2月17日,今天的武汉依旧元气满满,火红的太阳一扫阴霾,对面的写字楼映出酒店别样的美。听闻新增确诊人数在持续下降,真是好消息。
酒店距医院车程10多分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后,我们再次穿上了封闭严实的防护服。在去隔离病区的路上没有人说话,大家步伐都很快,遇到同事只点头示意,想早点去交班,好让其他姐妹早点下班休息。
和我一起上班的伙伴们都不知从哪儿来的自信,都觉得自己负责的病人会很快好起来,正如大家所愿,好几个病人的情况都变得越来越好。我想,这种力量可以相互传递,我们鼓舞患者战胜病毒,患者也给予我们坚持到底的信心。
昨天下班回来,天已经黑了,一觉醒来还不到5点,看着慢慢泛白的天际,脑海里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等到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
成医附一院援鄂医疗队 蒋梦妮
“老公的打油诗,孩子画的画,都给了我无形的力量。”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快一些,距2月2日离开成都,已经两周多,我和我的战友们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了15天......
初到武汉时,整座城市没有了往日车水马龙、九省通衢的繁华,一片寂静。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武汉加油”的字样,这里曾经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现在数以万计的“逆行者”们正和武汉市民并肩与病毒博弈。
我被分派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危重症病房,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我的病人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爷爷,因为病情发展,他一度出现了烦躁不配合,有时还会大喊大叫,但是周围的病人都非常理解和关心老人,旁边的一位病人拿出橘子给老人,但是老人吃不下,由于没有榨汁的工具,我们就把橘子捏成汁,再一勺一勺喂给老爷爷。
我老公也在成医附院忙着疫情防控工作,他经常提醒我要坚强一些,临走前他写了一首打油诗:“娘子西辞成医晨,鼠年正月赴江城;众志成城抗新冠,祛除瘟神举国欢”。
在我出发去机场的车上,我看到他发的朋友圈“十多斤的儿子都能生,这点小病毒难不倒娘子,平安归来,明年带娃儿们去看黄鹤楼”。前几天,6岁的大女儿也给我画了一幅画,给我加油,这些都给了我无形的力量。”
成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黄娜
“做一名合格党员不是一个口号,在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健康事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阻击疫情,与病毒抢时间,这是一名医生的职责。”
1月27日,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医院第一时间在工作群里进行了支援感染科的“志愿征集”,黄娜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积极报名,并经过医院统一的培训后“上岗”了。
“自疫情蔓延以来,医院也陆续接诊了部分疑似或确诊患者,我需要每天前往感染科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情况。”黄娜说。
在医院感染第四、第五隔离病区建好后,黄娜就负责协调两个病区的特殊病例讨论、棘手问题处理等工作,除了查房外,每天都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及时掌握病区内的各类信息,不是怕传染,是防护用品太紧缺。
因为工作需要,黄娜在一周前开始隔离生活,每天除了病区、门诊,就是医院指定的隔离居住点,她将其称之为三点一线的战“疫”生活。她也很久没见到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刚满3岁的儿子。“视频中,儿子只喊了句妈妈就开始哇哇大哭,整得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我怕到时回家娃娃会不会不理我了哦……”。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ource=share&art_id=15465645869003430589&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feed&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546564586900343058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