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学习强国: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培根铸魂 潜心育人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7日  点击:[]

担当使命,铸魂育人

我们

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历经十余载更显蓬勃生机

1.学院概况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2008年,成都医学院校党委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0年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从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独立出来,成为直属校党委领导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017年,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综合科、研究生科、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德育与法学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红医文化研究中心。学院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现有学科队伍4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20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3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长江经济研究院特聘专家1人,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智库)咨询专家1人。

2.党的建设

党建引领树标杆,同心同德促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学院政治站位,把握学院政治属性,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挥领导班子的引领示范作用,班子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两个教师党支部围绕党建和业务工作形成“三点三结合”支部工作法、“党建引领+”工作法;发挥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推行骨干教师领衔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多措并举办好思政课程,强化课程思政,构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学院建设“三位一体”的格局。

2021年,马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被四川省教育工委确定为省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同年二支部书记杨晓强同志被四川省教育工委授予了“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两个支部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二支部被确定为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单位。

3.教学工作

“三维一体”强平台,“三全育人”显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主责主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育人整体,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三维一体”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交流,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马院近年来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更加重视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积极推进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并且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项目成果,提高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马院牵头成立四川省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联盟。

学院现拥有实践教学基地12个,2012年以来共编写教材16部,获得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及教研奖项5项。本科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三门课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马院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先后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全国一流课程。

4.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上台阶,学科发展谱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教育部首批8个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之一,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01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马院把握学科发展的规律,科学部署学科点的发展规划,积极进取,踔厉奋发,2020年获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被评为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养生与老龄社会治理是学院研究特色。自2012年以来,学院共获得1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教学科研项目17项;发表CSSCI(含扩展版)期刊论文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论编著20余部,编写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

5.人才培养

多措并举育新人,人才培养见成效

马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医疗卫生战线从事理论研究、党群、教学与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科研成果逐渐显现,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主持校级课题8项;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微视频、微电影、演讲等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4项、市级1项、校级6项。其中,2020级研究生李若雪其作品《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用青春之行答好“爱国三问”》代表四川省参加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百年辉煌路·奋斗正当时”——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展示活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选送作品同获一等奖,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上集中展示;2019级研究生李瑶同学《守护生命,医路相随》微电影作品,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省赛一等奖;2019级研究生樊欣雨获得2020年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省级三等奖;2023年李若雪参加“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四川省高校理论宣讲选拔赛一等奖,马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6.社会服务

服务社会为导向,发挥优势促发展

马院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学科建设、聚力社会服务,把学问做在大地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党建培训、党史宣讲,近三年,连续三年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16医院开展党建培训,深入社区开展党史主题教育宣讲近10场,与南部县人民医院签订横向课题1项,紧扣地方发展部署开展研究,3项研究报告被地方党政机关批示采纳。

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紧扣时代脉搏,立足育人本位,厘定发展定位和建设思路,提升发展新动力,开创马院建设新境界。


上一条:学习强国:表彰!成都医学院:青年先锋 榜样力量
下一条:学习强国: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成都医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结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