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医学院积极响应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紧跟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高水平产业学院建设为突破口,致力于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关键领域创新型人才。其中。“体外诊断产业学院”更是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四川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校企政联动,打造“四维一体”新模式
成都医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中,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并细化为“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这一模式,有效打通了体外诊断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了以成都医学院和体外诊断企业为核心的双主体人才培养联盟。这一联盟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汇聚了体外诊断产业链的优质资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确保产业学院的高效运行,成都医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了理事会,并完善了以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督机制。理事会作为学院重大事项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企业代表担任理事长,负责审议和决策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发展领域、资金投向等重大问题。同时,产业学院还设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如诊断专业专委会、生物医药专委会等,以更细致地管理和服务行业需求。在理事会领导下,产业学院形成了“供需对接、过程共管、技术共创、成果共享、协同育人”的综合管理模式,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六共”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成都医学院体外诊断产业学院围绕四川省医药健康领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相关学科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人才共育、师资共融、课程共建、平台共享、项目共商、机制共通”的六共育人体系。
在机制共通方面,产业学院建立了学校、产业园区、企业、医院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形成了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同时,完善了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共商是产业学院的一大亮点。校企双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联合申报项目,共同攻克重大技术难关,研发新产品。在课程共建方面,产业学院精准对接行业需求,联合编制符合产业标准的课程和教材。目前已建成多门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如《IVD研发实践》等,其中《IVD研发实践》还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创业就业金课。
师资共融是产业学院另一大特色。通过设置企业教师特设岗位、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实现校企师资互聘互培。目前,已遴选行业导师50名,企业兼职教师66名,教师企业挂职21名,构建了一支“双师双能型”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人才共育方面,产业学院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实施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近200人,其中95%的毕业生顺利进入企业并成为技术骨干。同时,学校与企业协同开展大学生竞赛,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校企双元实践创新平台。
平台共享方面,产业学院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产教融合课程与实践平台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如成都医学院-迈克IVD临床联合研究中心等,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三平台固本强基,助力产业发展
成都医学院体外诊断产业学院还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培养服务。通过构建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师资互聘互培。同时,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无缝衔接的企业岗位实习和就业选择。此外,还为企业开设定向定制人员培养通道,大力开展社会培训与非学历教育,形成企业在岗人员教培新模式。
产业学院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平台支撑。成都医学院体外诊断产业学院打造了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产教融合课程与实践平台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临床资源的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展望未来,成都医学院将继续推动“体外诊断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完善,力争将其建成区域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杆单位。同时,将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区域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路径,为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