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院系动态>>正文

成医附二院荣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资料来源:  作者:蒋胜  编审:周靖静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点击:[]

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成医附二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其中,核应激医学中心特聘教授莫春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皮肤科任小林博士和科技部/核应激医学中心冯亚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党和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医院作为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学校紧密融合,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和资源,与学校多个二级学院合作,特别是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科研中心,充分发挥院-校两级联动,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莫春芬教授和任小林博士为我院与成都医学院科研中心和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科院)深度创新合作模式下引进青年人才。

2020年,余道江教授和涂文玲博士国自然项目的立项为附二院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方面“零”的突破,标志着医院医学科研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是附二院成为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的重要转折点,他们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我院科研人员的信心,在学校科技处、生科院、科研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以及我院邵继春、张舒羽、余道江等教授的全程帮扶和指导下,附二院科研人员积极申报,最终附二院突破性地取得了3项成功立项的好成绩。

今年国自然立项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既反映了附二院在青年人才引进培养以及与学校其他二级单位深度创新融合等方面的成效,也标志着附二院具备承担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希望附二院广大医务人员再接再厉,提高附二院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术影响力,为附二院科学研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项目负责人及立项项目简介

莫春芬,女,1987年10月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2014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进入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工作,2021年与附二院核应激医学中心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与氧化还原稳态调控。近年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计划项目,1项成都市卫健委项目以及成都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tioxid Redox Signal、Cancer letters、Br J Cancer 、Br J Pharmacol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178次。

项目简介

《Zbtb32调控Nrf2抑制肝细胞铁死亡在铁过载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铁过载既是多种肝病的致病因素,同时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亦伴随铁过载现象,铁代谢紊乱尤其是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本项目拟揭示Zbtb32基因在铁过载肝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及表达上调机制;系统阐明Zbtb32通过调控Nrf2蛋白稳定性、核内转运等方式增强Nrf2转录活性抑制铁死亡的分子机制;结合临床样本探究Zbtb32/Nrf2通路与肝脏铁过载及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本项目研究将为Zbtb32/Nrf2信号轴拓展现有铁死亡信号调控网络奠定理论基础,为通过调控铁死亡防治铁过载肝损伤及相关肝病提供新靶标和新策略。


任小林,女,1990年6月出生,四川成都人,2018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进入成都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工作,任讲师,2021年与附二院皮肤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主要从事皮肤及附属器官的稳态维持、病理及防护研究,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Cancer Letters》等期刊上累计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201410545572.8)。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项目编号:82103729),成都医学院校基金1项(项目编号:219Z054),校企合作医美研究课题1项(项目编号:20Z067)。

项目简介

《胫前黏液水肿中局部组织低氧促使透明质酸沉积的机制研究》提出局部组织低氧介导PTM透明质酸沉积的可能机制,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在透明质酸的合成和降解变化之外,考虑了其胞外向的转运过程。拟在临床样本检测基础上,利用低氧培养、基因沉默、过表达、分子激活及抑制等手段开展体外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探讨局部组织低氧介导胫前黏液水肿透明质酸沉积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该疾病的病理阐释、临床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冯亚辉,男,1996年4月出生,山西吕梁人,2019年硕士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同年进入附二院核应激医学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在我院烧伤整形科辐射损伤修复重建实验室担任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用于辐射损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材料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科研方面的研究经历,近年来在React Funct Polym》《J Nanosci Nanotechno》《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ACS Appl Mater Inter》《Nanosci Nanotechnol Lett》《Colloid Surface A》《Asian J Surg》《Nanomedicine》等期刊上累计发表基础及临床研究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3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项目编号:82103773),成都医学院校基金1项(项目编号:CYZ19-31),获得发明专利2项。

项目简介

《GCH1/BH4轴调控乳酸脱氢酶A(LDHA)S-亚硝基化修饰影响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机制研究》以多种肺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和肺上皮特异性过表达/沉默GCH1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从分子、细胞以及动物水平等层面系统解析GCH1/BH4轴对肺细胞放射敏感性及NO稳态的影响,重点阐明受照射肺细胞中GCH1-S81的磷酸化和LDHA的S-亚硝基化修饰影响ROS产生的分子机制。有望从LDHA的亚硝基化修饰调控角度阐明放射性肺损伤进展的新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成医附二院 蒋胜)

上一条:研究生院深入宿舍看望2021级新生
下一条:护理学院召开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