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体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选题准备至少需要一年,标书写作至少要用三个月”、“科研工作是八小时外的努力”……1月12日,受校党委书记凌保东教授的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孟宪丽教授来到我校,就如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为我校广大教师作了见解深刻、详细生动的讲座。校党委书记凌保东、副院长唐平参加了学术讲座。
据了解,孟宪丽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药理与临床》《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与临床》编委。孟宪丽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及民族药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安全性评价研究,作为负责人和主研承担了40多项科研课题,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3项为负责人)。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论著9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经授权5项。
作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和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孟宪丽教授认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个人的科研积累,一个项目首先要有好的选题,对一个研究内容有好想法、好思路,其次要写作好标书。对项目标书的题目凝炼、摘要写作、学科选择、团队构建、创新点提炼、研究方法、基础条件等各项内容的写作,孟宪丽教授作了深入浅出、细致生动的讲解,获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王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