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人物>>正文

文化变产业 “门外汉”探索出“扶贫经”——记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驻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第一书记王新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彭宽萍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5日  点击:[]

 

“当听说要去凉山州精准扶贫,我心里也莫得底,还专门查了一下“精准扶贫”的意思。但具体该咋个做?我还是没有头绪......”

这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成医附院)派驻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第一书记王新对即将前往扶贫点时的唯一记忆。

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王新这个“门外汉”经过探索与实践,从教育、产业、党建及健康等四个方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本“扶贫经”,对本土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逐步提升了“造血”能力。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省卫健委来的好书记”。

 

“教育扶贫”——触摸山那边 激励孩子学习

 

去扶贫之前,王新是医务科主管医德医风的医务人员,对于扶贫工作也是“门外汉”,一窍不通。而他作为成医附院派驻德育村的第二批扶贫干部,到村后,王新走村入户,对德育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经过前期的扶贫工作,德育村已经实现了从基础建设到“内涵”建设的过渡。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王新依托医院这个‘娘家’,继续多举措落实德育村教育帮扶工作,先后通过助学金资助、申请护士学校就读名额等方式,帮助4名青少年解决了就学难题。

但这样的扶贫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为了能让教育扶贫惠及更多的孩子,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树立信心,在孩子心里种下关于“远方和山外边”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家乡及社会建设。

王新经过三个月的调研和摸索,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了为期两年的教育扶贫项目——“触摸·山那边”暨成长营活动。截止目前,活动已开展3期活动,受益学生60余人次。

“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参与的事业”,王新在教育扶贫路上,不仅仅满足于对孩子教育的创新及探索,也将村民的教育纳入到了日常工作中。通过征求教学内容,张贴和广播夜校教学内容,王新带领德育村开设了农民夜校,集中讲解当前党和国家最新扶贫政策、知识与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认知水平,激发了大家自主发展、自力更生的致富动力。

 

“产业扶贫”——本土文化是宝 变产业让村民脱贫

 

螺髻山是凉山州国家风景区螺髻山—泸山—邛海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螺髻山千峰叠翠,万派环宋,山势雄奇,胜境遍布,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区,也是彝族特色文化聚集地。德育村恰好位于螺髻山特色旅游区之中,拥有天然的地理和文化优势。

“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在这里的发展优势不明显,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就地取材,将本土彝族文化进行深加工,让其实现经济价值”,王新随即将这一发展思路向医院及当地政府进行了汇报。

2018年8月,王新带领村干部开发了“植物标本装饰画”产业扶贫项目,并以该项目为依托,建立了特色手工木作产品、特色农产品、彝绣、漆器等系列扶贫产业,通过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建立了德育村电商运营中心。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帮助5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每月稳定创收1000余元。

带王新等村干部的带动下,德育村还建立了集体经济项目。村委会与普格索玛花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3年协议,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部分产业扶持金入股到合作社,每年获得1.5万元分红,其中10%作为村集体建设资金,90%平均分配给56户建卡群众,实现了集体收益与建卡户增收的双赢。

实践里面出“经验”。王新在教育、产业扶贫方面的成功探索,也为他积极尝试党建扶贫“新路子”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建扶贫”——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党员干部为名服务意识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石,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王新结合党支部“联创联建”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融入基层,扎根基础,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018年3月底,成医附院与德育村“党支部联创联建签字授牌仪式暨深化教育扶贫交流”会议在王新的积极协调下顺利展开,标志着德育村党支部“联创联建”项目的正式启动。项目通过设立“联合党日”、展开“共同组织生活会”、关注学习“天府先锋”等形式开展经验交流,实现了阵地联建、班子联促、队伍联抓、工作联动、业绩联创多方位、全面发展,联建党支部之间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有效促进德育村党支部的内涵建设。

为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在基层群众的落地延伸,发挥党建生产融合促进作用,王新带领“德育村党员服务先锋队”,坚持每月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对脱贫攻坚、安全住房、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面对面做好了脱贫攻坚、村级治理和为民服务等工作。

同时,王新利用村级党建月例会、夜校课堂、“七一”党建、村两委和村组干部会议,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主题党日、十九大报告专题学习、“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教育活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和省委脱贫攻坚的大局上来。据了解,共开展党课12次,党建专题会议12次,专题讨论12次,共有1000余人次党员参加。

 

“健康扶贫”——发挥“娘家”优势 当好群众健康“管家”

 

德育村村民陈顺华因为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作为第一书记的王新在了解到陈顺华情况后,经过积极争取与多方协调,在2018年动态调整时,帮助陈顺华纳入了建档立卡户,在医疗等多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让这个原本因病贫寒的家庭有了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切实帮助陈顺华家减轻了负担。

据了解,根据深化螺髻山镇医疗帮扶计划,结合成都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这个“娘家”资源,王新与村、镇卫生院进行了多次协调和商定,制定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螺髻山镇医疗帮扶计划实施方案》。

2018年7月初,王新在与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达成共识,组织暑期“三下乡”团队到德育村,开展健康基础知识采集、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教等活动;多次协助成医附院开展义诊、健康知识宣教等活动。

下一步,健康扶贫工作将通过打通远程医疗通道、加大医疗设备援助、选派医疗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等方式,加强地方卫生院内涵建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逐步提升基层卫生院“健康造血”水平,增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附一院 彭宽萍)

 

        

 

 

上一条:党员先锋 | 张俊教授:二次创业在路上
下一条:党员先锋 | 高潜:一个想回乡当村支书的学生党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