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图书简介】本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2. 《习近平用典》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典故释义:杨立新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图书简介】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习近平用典》一书,全书由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任贤篇、天下篇、廉政篇、信念篇、创新篇、法治篇、辩证篇共13个篇章组成,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追根溯源的同时,并究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 编
【图书简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4.《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图书简介】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论述摘编》共分9个专题,收入216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10月23日期间的讲话、文章、批示等4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5.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图书简介】《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共分12个专题,收入274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间的讲话、演讲、批示、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论述涵盖广泛,思想深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系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依据和线索,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渊源、思想发展、实践过程的深入阐发,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文字简洁平实,逻辑紧凑流畅,叙述清新自然,便于读者学习阅读。
7.《“四个全面”学习读本》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 编著
人民出版社 出版
【图书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在全国两会闭幕之际,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重磅推出《“四个全面”学习读本》,是其系列评论员文章——《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升级版,该书不仅收录了权威定义“四个全面”的系列评论员文章,还在近千万字的原始文献中去粗取精,首次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每个全面的精彩论述,其中不乏2015年两会中提出的最新论述,并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读“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告诉读者每个“全面”到底全面在哪,这个战略布局为什么如此重要。
8. 《邓小平时代》
作者: [美]傅高义
出版社:三联书店
【图书简介】《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着力之处在邓小平的后期,即“邓小平时代”,所以在篇幅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傅高义在第一章用约3万余字的篇幅概述了邓小平从出生到“文革”期间下放江西之前的人生经历,跨度65年(1904—1969)。作者还特别列举了在这些事件背后,他眼中的邓小平“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权威、丰富的经验、战略意识、自信心、人脉关系和领导中国转型所需的政治判断力。”
9.《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作 者:任贤良
【图书简介】面对汹涌而来的突发事件,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引导舆论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新闻管理和党政工作,不断探索运用新闻舆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规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了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内容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政干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0.《领导者公信力》
作 者 刘玉瑛
【图书简介】领导者公信力示范和引导社会公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本书探讨了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更加具有公信力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适合广大领导干部阅读参考之用。
11.《领导力开发手册》
作者:埃伦·范·韦尔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领导力开发手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领导者培养,第二部分是为应对组织挑战开发领导力。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从聚焦于领导者培养系统的目的、领导者分类、领导者培养战略和方法以及组织的发展氛围等因素开始,进而讲述如何从每个事件大类——挑战性任务、发展型关系、不利处境、课程学习和培训、个人经历这些经验和环境中学习领导力,以及领导者培养系统如何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为应对组织挑战开发领导力,涉及团队领导力、战略领导力、全球责任领导力、群体间领导力、互助型领导力五个方面,而每一项应对组织挑战的领导力开发事实上又对个人的理念和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大部分综合来看,领导力的确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延伸至小组、团队和所在组织。如果个人和组织齐心戮力一以贯之,相信会全面地实现更高有效性的领导效果。
12.《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作者:韩毓海
【图书简介】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伟大而鲜为人知的马克思。本书从马克思的视角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现实重大问题。
书中联系社会实际,对“价值”、“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商品属性”、“资本”等经典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重新解读的概念更适应当今中国的国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3.《摆脱贫困》
习近平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初版于1992年7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21千字。本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
14.《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习近平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图书简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2002年至2006年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等,每段都注明了出处,绝大多数已正式印发或公开发表。最早是2002年10月22日赴嘉兴市调研并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的讲话,最晚是2006年6月28日在嘉兴市南湖召开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1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作者:季明
【图书简介】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思想观念千帆竞发,观点表达百舸争流,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是“分众时代”的鲜明特点,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起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阐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本书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实施途径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6.《读懂中国改革》
【图书简介】《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在《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一书中,各路学者各自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回顾改革,前瞻国是,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深入了解今日中国,把握未来走向。
17.《医疗与社会:我们时代的病与痛》
作者:(美)威廉·考克汉姆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看病难、住院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当今我国社会的特大难题。近几年来,有关医患纠纷与冲突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有病人砍杀医生的、有病人家属逼迫医生下跪的、有医生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有医生开出天价药方的……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蕴含着值得深思的问题: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矛盾症结何在?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又是什么?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国人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但诸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这样的疾病却如影随形,成为这个时代的疼痛。
基于美国的视角,《医疗与社会:我们时代的病与痛》从医疗与社会、健康与疾病、医生与病人、治疗与护理四个维度,叙述并剖析了美国的医疗百态。对于美国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方式,本书并没有系统的解读,未免有些遗憾。不过,全书的相关细节叙述,对于我国当前如何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各种矛盾,已颇具参考价值。
18.《中国的转型》
作者:主编 蔡鑫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清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根本原因。今天,中国人民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为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感到欣慰,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感到振奋。为了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凭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凭借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凭借着智慧的头脑与开拓精神,开创了一片“中国制造”的天地。在21世纪的今天,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中国却需要上下一心,开始新一轮深刻转型。中国一方面取得了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挫折和教训。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中国如何将改革深入下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19.《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胡鞍钢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基于作者长期的思考和研究,阐述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是如何创建、巩固、完善、发展中国现代国家基本制度的,并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客观评价、有序推进、科学评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书中运用翔实准确数据和极其丰富资料,分析了政府与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中央与地方这几对重大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发展,从更深层次展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独特性与优越性。本书最后从实证分析角度比较了中美两国国家治理绩效(2000-2012),显示了中国国家治理绩效优于美国,“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验证了“毛泽东预言”(1962)、“邓小平预言”(1987)。
20.《为民 务实 清廉——做官做人做事60讲》
作者:周文彰
【图书简介】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和研究工作,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善于从平凡琐事里切入重大主题,自娓娓叙述中阐发深刻道理。书中汇集作者近年新作64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针对当前领导干部面对的实际情况,围绕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做官、做事与做人,如何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展开论述。
本书观点鲜明、选材新颖、内容实在、举例生动,作者语言平白如话、不用陈语,直面问题矛盾、不发空谈,紧扣时代主题、不落俗套,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实践性,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提高自我修养、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正确履行职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2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图书简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