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成都医学院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0日  点击:[]

 

成都医学院积极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成并实践了“思想、心理、行为”三位一体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学校树立“以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和批判性思维,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植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塑造医学生人文知识,具备人文精神,养成人文行为”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形成了“思想·心理·行为”三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以知识育人为主导,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人文行为养成为归宿。    

二、完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一类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由基础课程、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构成;另一类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主要包括第二课堂和人文环境平台两个部分,突出了医学与人文交叉课程在显性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医学文化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沟通学五门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显性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品味。一是打造精干教学团队。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和教师的意愿和选择,按照最优方案组建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二是编写特色教材。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医学文化教材——《医学文化概论》,为《医学文化学》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三是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医学人文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中逐步推广PBL、讨论式、案例式和“情景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断加强课程网站建设,现已实现六门课程(3门医学人文核心课程、3门基础课程)资源上网,扩展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四是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在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五是加强质量控制。对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由学校教学督导和学生进行评价。    

四、积极推动隐性课程建设,以内化机制提高教育效果。一是对内化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出整体性、活动性、主体性的内化原则。二是积极开展隐性教育活动。举办高水平人文素质讲座和高品位的校园人文活动。三是充分挖掘教学设施、办公设施等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增设人文景点、悬挂医学名家的名言警句和校训、树立医学生誓言碑等。四是全面深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利用橱窗、宣传栏、校报等开展人文宣传。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上一条:中国高校之窗:成都医学院新增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启动招生工作
下一条:中国高校之窗:成都医学院副院长潘克俭带队到西南科技大学走访考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