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唐瑜,博士,副教授,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师。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生理学教学工作,以及体温调节与退热机制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精氨酸加压素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及其中枢电生理机制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 项,四川省卫生厅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2006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唐瑜进入成都医学院,任生理学课程教师。
十余年来,他从没离开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步一个脚印专注科研,踏踏实实做着党务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研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6篇;
他曾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他指导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2016年、2018年两次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优秀奖;
他曾获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担任书记的党支部获学校“先进党支部”表彰;
2018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2019年,他所在的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学团队获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唐瑜坚持的信念。
严字当头,授人以渔
走进办公室,唐瑜一只手拿着红笔,另一只手翻着生理学教材,正对一张随堂测验卷的答案进行分析,他用红笔圈出书中知识点,分析着每一个选项。
“我热爱课堂教学,因为每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说到教学,唐瑜的话就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课前,唐瑜都会准备一个临床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我不会立即给答案,而是逐步引导,为同学们理清思路,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会灵活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课不给PPT,考前不划重点,”这是唐瑜的原则,“上课不给PPT,是希望学生上课勤于记笔记,多动脑、多思考;考前不划重点,是希望同学们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才学习。死记硬背,哪怕记得再熟,也不等于理解了。这对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有益。”唐瑜很严肃地说。
唐瑜的言传身教,让受教学子受益匪浅。唐瑜带领的本科生创新团队,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多项成果,2016年、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优秀奖。
有一次,他到外地授课,一个曾经的学生得知消息后,特地赶来听课。“身为老师,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唐瑜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享受科研,因为付出
2012年,唐瑜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2013年,《精氨酸加压素调制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机制》获得立项资助。但是,只有唐瑜知道,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白天上课,晚上查阅资料、写作申报书、设计实验方案、写论文,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观察、画图、排版、修改……
在随后的研究中,唐瑜体会的是艰辛。“除了教学,我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往实验室的路上,”唐瑜笑一笑,“基本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我都快成了开关门的人了。” 多年来,唐瑜已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因为专心实验,心无旁骛,唐瑜常常“遗忘”了晚饭。
“做实验需要耐心、细心,从没有一帆风顺的科研路。”有一次,一个实验需要记录一个数据,但连续数天的观察,却得不到结果。唐瑜就终日泡在实验室,查看仪器、翻阅资料、琢磨原因、不断修改实验方案,不断探索。大半年后,在2017年暑假的最后一天,他才获得实验结果。
“即使经过努力,做出了成果,你写了文章去投稿,拒稿也是常事。”2016年的最后一天,唐瑜就收到了一份拒稿邮件,“辞旧迎新,结果拒稿,”唐瑜想起当时看邮件的心情,依然不能忘怀,“我就安慰自己,这邮件就是提醒自己,要更加扎实工作,新的一年是一个新的开始。”
科研路上的失落、枯燥、单调,却没有消磨掉唐瑜的坚持,“因为付出,才能享受得到的喜悦。”唐瑜说。
至今,唐瑜已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累计20余分。
孜孜求学,不断提升
从选择医学专业开始,唐瑜就下定决心要将它当作毕生的事业。然而,实际干起来,就需要跨过一道道在专业学习和科研路上的“门槛”,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一直以来,唐瑜几乎从没有停止过求学。
生理学对很多学医的同学来说,是一道难关。但上大学的唐瑜,一学期至少通读4遍生理学教材,“书上的图片、注脚,思考题等,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了。”考试时,唐瑜能轻松获得年级最高分。
工作后,唐瑜依然在“升级”,“因为要教好书,自己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唐瑜以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不断充实自己。2012年,唐瑜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教学楼一楼自习室里第二排座位,是他每天学习的“据点”,只要没课,他都会去看书学习。2018年,唐瑜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但在唐瑜看来,“博士毕业了,但学习之路远远没有毕业。”未来的教学和科研之路上,他还得不断学习。
(文字: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刘长青 党委宣传部 姚翠凤
图片: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董粤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