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献花、致辞、行礼……3月26日,一场庄严的仪式在“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举行,18位遗体捐献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这里,捐献者家属、遗体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的师生、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和陵园的工作人员神情肃穆,向捐献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据悉,“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松寺公墓,开园以来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其中15位捐献者遗体,是成都医学院在用于教学科研后,由学校火化并送往此处。


一个仪式:遗体器官捐献者骨灰安放仪式
时近清明,细雨朦朦。纪念仪式开始前,家属们已经早早来到现场,手捧鲜花、眼含热泪,来送自己的亲人最后一程。哀乐响起,礼仪队踏着整齐步伐,将手捧骨灰盒的家属带到骨灰安放区域。家属、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捐献者们鞠躬行礼、敬献鲜花。


26岁的傅绍一和父亲赶来纪念园,送别自己的爷爷傅尚武。他说,爷爷是83岁去世的,生前主动要求捐献遗体。“爷爷说,把身体交给医学院,培养出好的医生,子孙后代,就能活的更好更久。”

曾素芳老人和老伴儿提着水果,来送别自己的儿子,她说,儿子生前是好人,去世也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做好人,就做到底!我和老伴儿,未来也会捐献遗体,和儿子葬在一起,一家人在这个纪念园里团聚。”

成都医学院202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杨茜芸同学,作为志愿者来到现场。她说,自己主动报名来参加此次纪念活动,就是想向“无语老师”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他们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担当了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纪念。


三年努力: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建成
鲜花簇拥,芳草成茵。象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旁,“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的标识赫然矗立,纪念园建立的初衷,就是向无偿捐献器官和遗体的爱心人士表达敬意。
据了解,2018年初,四川省红十字会牵头开始“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建设,并全额出资,在长松寺公墓管理单位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努力,历经三年,2020年底完成了倾注了善心与爱心的工程。

纪念园位于龙泉驿区的长松寺公墓内,距成都市区约20公里。园区占地5100平方米,分A、B两个区域,呈“现代园林”风格。A区为纪念广场,建有纪念主题雕塑,用于社会各界人士及捐献者家属进行悼念和缅怀;B区为已故捐献者铭记牌和骨灰态安葬区域。
纪念园开园后,四川省红十字会每年将在清明节前举行庄严隆重的缅怀纪念活动,以弘扬捐献者无私大爱的精神,积极倡导和推动公民逝世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新风尚,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拯救生命的重要工作,营造公民志愿在身故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良好氛围。
两个解决:解决了学校“痛点”和家属“心病”
纪念园的建成,解决了遗体捐献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的“痛点”。
据了解,10多年前,成都医学院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捐献遗体的接收工作,在各方努力下,遗体和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捐献志愿者越来越多,有90多岁的老人、有出生4天的婴儿,有将军、教师、医生、公务员、个体工商业者……
“学校师生感动于遗体捐献者和家属的大爱和奉献,投入专项资金,在教学场所的解剖楼设立无字纪念碑,建设了馨香园、感念堂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等场馆,用以纪念遗体捐献者;更重要的是用作教育基地——通过清明节‘致敬无语老师’、新生入学教育、解剖课致敬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医者仁爱精神,”成都医学院遗体接收站的老师说,“遗体捐献善举,有力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可医学教育利用后的遗体处置,成了学校“痛点”。
“遗体用于教学科研后,学校考虑到家属需求,每年都划拨经费用于遗体火化,每一位捐献者的骨灰会存放在一个骨灰盒里,可骨灰安放成了个难题,”成都医学院遗体接收站的老师说,“让家属来领取,不太合情理;而骨灰按规定不能邮递,派专人送,有一定难度。这下好了!纪念园设有遗体捐献者骨灰安放区,以后可以定点安放,解决了学校‘痛点’。”
最重要的是,纪念园还解决了家属的“心病”。“以前要费力气去找安放亲人、寄托哀思的地方,现在好喽,这个纪念园就是个好地方!”一位家属表示,“在这里,不单我们会来看他,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来看他……”


仪式结束后,捐献者家属久久不愿离去。据悉,3月29日,纪念园还将举行主题为“春之生·生命的乐章”四川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红十字会、成都医学院、成都大学,以及各器官移植医院、遗体(眼角膜)接受单位将来到现场,参加清明悼念活动。
(王海川 周靖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