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封面新闻:清明时节 医学院学生感恩遗体捐献志愿者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周靖静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3日  点击:[]

封面新闻讯(记者 张峥 摄影报道)入土为安,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生命终结的一种形式,然而,有一群人,他们选择了把生命奉献给医学研究,让她以另一种方式延续。4月3日,在成都医学院解剖楼馨香园一方小天地里,婉约的小提琴伴奏声中,60名基础医学院的学生代表和一批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的自愿者走向朴素的无字纪念碑前,为那些将遗体及器官捐献给科学研究的“无声之师”献上圣洁的菊花。爬满碧绿爬山虎的院墙内,有一间小小的感念堂,里面列着2010年至今,成都医学院接受的遗体捐赠者的名单,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04岁,最小的只有4天。

“如果把生命给予别人能够体现出人最后的价值,我愿意传递这份爱。”29岁的自愿者曾俊韬在2017年向新都区红十字会申请了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志愿者——医学生的第一位导师

人体解剖是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而那些自愿捐赠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身体担当了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

占地近300平米“馨香园”庭院内,镶嵌着一副9米多长的铜带浮雕,寓意为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生命尽头竖立着一块“无字纪念碑”,碑底用中、英文写着纪念遗体捐献志愿者的铭文:“您是我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每年清明前,成都医学院、成都市红十字会、新都区红十字会、绵竹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学生和志愿者来到这里,向那些默默为医学奉献的捐赠者们鞠躬致意。

成都医学院院长樊均明介绍,2010年以来,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绵竹市、安县等各级红十字会认定的“遗体捐献定点接受基地单位”,在各级红十字会努力下,学校近年接收的自愿捐献的遗体数量逐年增长,单就2017年,学校就接受了70多位志愿者的遗体,是2016年的一倍多。学生因此有了更多解剖学习、实践操作的机会,一些重点班次达到10个同学使用一具标本,极大地缓解了教学和科研需求。

79岁老夫妻 选择遗体捐赠

4月3日的感恩致敬遗体及器官捐献志愿者活动中,除了医学院学生,还有一部分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代表。79岁的退休工人杜春娃和他78岁的老伴王双琴就是其中的一对。2016年,夫妻俩签署了遗体捐赠申请:“我们夫妻俩都愿意过世后把遗体捐献出来,完后就把骨灰洒在树下。”

杜春娃夫妻

两位老党员现今依然住在40多平方米的单位房里,但是却夫妻恩爱,子女孝顺。老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有捐献遗体的意愿,也得到了子女的认同。说到遗体捐献,杜春娃说这是他和他老伴儿的心愿,“我们心里很清楚,人去世火化了也就没有了,还不如捐给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要培养大批的医护人员,需要遗体进行解剖教学,这样可以救助和造福更多的人。”杜春娃夫妇自己捐献遗体的同时,还发动了其他朋友捐赠遗体。

另一对母子,是54岁的刘小英和29岁的儿子曾俊韬。从事文创事业的儿子听说了妈妈有遗体捐赠的意愿时,当即表示了支持,母子俩于2017年分别签署了遗体捐赠申请。“我的母亲小时候日子很苦,吃的是百家饭,后来得了疾病,在目睹亲人病痛的时候,我就在想能不能帮助其他人。”刘小英告诉记者,她和儿子都选择了全体捐赠,“我们选择全部都放下,一身轻松,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别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679662

 

上一条:新浪微博中国新闻社:【致敬!“无语老师”——遗体捐献志愿者】
下一条:国际在线:中国-荷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项目在成都医学院落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