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大数据时代智慧养老产学研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医学院举行。在此次研讨会上,成都医学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教育部“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成都医学院。据悉,该中心也是教育部“数据中国 百校工程”的全国首个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

根据协议,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成都医学院和中科曙光在一年建设期内,投入2200余万元,完成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至少具备600TB数据规模的超级网络(成都)节点,提升大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接入高速骨干网络等。“作为教育部‘百校工程’的一个大数据分中心,该中心将与百所高校联网形成‘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成为全国大数据的超级服务平台,并建成为四川省健康养老领域的区域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的体验展示中心,以及大数据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和应用开发基地。”成都医学院院长樊均明在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时说,该中心还将基于成都医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着重在健康养老、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三个领域与合作方展开相关合作。“建设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就是面向养老和老年健康事业,将多种信息平台有机结合,建立养老和老年健康基础大数据,打造国家健康养老大数据集聚中心,为健康养老、老年健康管理和照护、慢病防控等行业,提供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服务,帮助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据樊均明介绍。同时,该校将依托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逐步拓展应用,打造智慧校园、智慧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四川省远程医学继续教育中心、老年健康开放大学。

“在健康养老领域,校地企将通力协作,促进‘基于物联网的医养结合信息服务与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的落地推广,构建信息资源中心—运营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居家—智能穿戴等应用场景,实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健康养老体系,逐步建成居民养老基本状况及养老机构数据库、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变动趋势数据库、研究形成基于健康养老大数据系统文档库。”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此次校地企三方在健康养老领域的深入合作,将实现对健康养老动态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再现,分类进行群体和个体健康趋势预测,满足老人的多位需求,实现政府及社区的有效监管。

同时,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高校机构的相关专家学者就“基于大数据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研究及应用示范”“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分析”“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智能化预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2016年5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科曙光发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计划在3年内,在全国范围选择百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百所“大数据学院”,百个“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并联网形成“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兼具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大数据超级平台。2017年12月,成都医学院申报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获得批准,成为项目的第二批建设院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李科 编辑 曾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