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谭晓琴:很多人感觉我这么多年,在一个地方没有挪窝,又是在乡下,会问我有没有孤独感。

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平均海拔3860米。炉霍由于地势险峻,人口分散,当地人看病就医很不方便。在海拔4500米的山顶公路,一场急诊正在展开。
路边,一户藏族村民截住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乡村医生谭晓琴立即对他们展开了救治。
面对猝不及防的急诊,谭晓琴沉着应对,有条不紊。类似的事件对她来说已经并不罕见。山顶的风雪越来越大,谭晓琴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谭晓琴:血压这么高,要按时吃降压药。
谭晓琴:您家好远啊。
村民:确实有点远。
谭晓琴:那您之前还说不远。
谭晓琴:不能随便停药啊。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处理,山顶急诊总算化险为夷。
刚刚经历了山顶急诊的惊险一幕,谭晓琴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几户藏民家。

谭晓琴:可能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了解,很多病可能会从小病拖成大病,那样就增加了他们的医疗开支。但这几年我们进一步走村入户,对他们每人的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督导。通过我们走村入户,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增加了我们跟他们互动的次数。
他们都是最近一段时间谭晓琴收治的病人。
谭晓琴:其实很多沟通也好,信任也好,就是慢慢这样来的。
谭晓琴:您别紧张,放轻松点。
谭晓琴:也不是说我本人医术有多么厉害,也就是这几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吧,就是沟通。
谭晓琴永远忘不了那一年,一场意外的打击突然降临。刚刚工作五年的谭晓琴被确诊为肺癌。命运的残酷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谭晓琴的情绪异常低落。
谭晓琴: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一个无坚不摧的一个女强人,白天自己扛下来的很多事,一到晚上,一静下来,就感觉份量比白天重,比白天感觉难。
乡亲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她祈福,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感动着谭晓琴。
谭晓琴:我那时候是在家里养病。后来老乡找到家里,挺小心地说,能不能找谭医生给我看看病。真的那个感觉,真的是挺大的鼓励。我觉得他们还需要我,他们还可以认可我。那我为什么还要萎靡不振。我就想,我一定要坚持,我要好起来,我还要回到岗位上。因为他们愿意信任我,那种感觉真的是,小草在石头底下,又看见了那一缕光,就这样的感觉。
从医生突然变成了患者,谭晓琴对病人的痛苦更加感同身受。

谭晓琴:以前胃疼也好,头疼也好,反正那些疼痛在我的意识里,就是老师讲的那么东西都很抽象。后来我自己成病人了,那些疼痛我就全都尝试过了。那现在他跑到医院来,他说他头疼,他哪儿不舒服,马上我就能体会到那个感觉,可以从他的角度来感觉,那个疼是怎么样的。
今天是周末,谭晓琴一直放心不下一位患者,决定跑一趟。
谭晓琴:你好啊,帮我查个快递吧。大小和你手里拿的那个差不多,从成都寄来的。是这个吧,找到了,这个快递是。上个星期到那个阿婆家里的时候,她那个药在这里买不到,说托了好几个人都不好买。我就找了成都的朋友,在成都帮忙买,然后从成都邮过来的。馒头放底下。好嘞,还有什么,注意脑壳,来,上车。
谭晓琴:这个阿婆,她不是我们乡的,从她家到我家接近50公里。有一天,那天我是家里有事请假了,她就跑到家里来了,让我一定给她看一下。并不能说她不是我们辖区的,我们就不管她呀。她不是我们辖区的,但是在我们眼里她就是病人。
虽然是第一次来阿婆家,但谭晓琴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拘谨和陌生。日积月累的奔波走访,让她不管走到哪里都像回家一样。
谭晓琴:我刚开始到这个医院的时候可能别人看见我就是不信任我,就是小医生。可能也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称呼,更不会有什么昵称,但这几年通过跟病人之间信任度的加深,了解加深。他们现在管我叫的最多的就是女儿医生,藏语就是“波莫门巴”,女儿医生的意思。

谭晓琴:我们跟患者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得到更多的爱,体会到更多的爱。
路上,谭晓琴又被村民们拦下了。得知谭晓琴到来,乡亲们经常会奔走相告,“女儿医生”是他们心中的格桑花,总会带给他们最美的春天。
谭晓琴:我是2007年正式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我感觉自己的身份不一样了。我觉得共产党员肩上扛得就应该比其他人重,就应该比别人多。
一名党员,一名乡亲心目中的“女儿医生”,用自己的默默坚守,护佑百姓健康,用她美丽的身影装点着这里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