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学类高校的发展版图中,生物医药的高质量发展犹如熠熠生辉的核心驱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成都医学院积极响应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紧跟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高水平产业学院建设为突破口,致力于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关键领域创新型人才。其中,成都医学院体外诊断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更是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四川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校企政联动
打造“四维一体”新模式
据悉,成都医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中,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并细化为“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这一模式,有效打通了体外诊断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了以成都医学院和体外诊断企业为核心的双主体人才培养联盟。这一联盟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汇聚了体外诊断产业链的优质资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确保产业学院的高效运行,成都医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了理事会,并完善了以党政联席会议为核心的监督机制。同时,产业学院还设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如诊断专业专委会、生物医药专委会等,以更细致地管理和服务行业需求。在理事会领导下,产业学院形成了“供需对接、过程共管、技术共创、成果共享、协同育人”的综合管理模式,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六共”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产业学院围绕四川省医药健康领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相关学科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人才共育、师资共融、课程共建、平台共享、项目共商、机制共通”的六共育人体系。
在机制共通方面,产业学院建立了学校、产业园区、企业、医院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形成了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同时,完善了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共育方面,产业学院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实施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近200人,其中95%的毕业生顺利进入企业并成为技术骨干。同时,成都医学院与企业协同开展大学生竞赛,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校企双元实践创新平台。
在平台共享方面,产业学院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产教融合课程与实践平台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如成都医学院-迈克IVD临床联合研究中心等,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三平台固本强基
助力产业发展
此外,产业学院还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培养服务。通过构建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师资互聘互培。同时,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无缝衔接的企业岗位实习和就业选择。
“产业学院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平台支撑。为此,产业学院打造了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产教融合课程与实践平台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临床资源的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据成都医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展望未来,成都医学院将继续推动“体外诊断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完善,力争将其建成区域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杆单位。“同时,我校将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区域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路径,为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