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军精神,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6月22日上午7时,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革命老区 建设健康中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通江县王坪村,队伍由三名教官和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景副教授、徐刚教授、杨加明教授三名老师带领,将实践团37位同学分为四个团,开展了重走红军路的红色精神求索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整装待发
出发前合影
据了解,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和战备物资囤积地,1933年7月,苦草坝特别区有一支由运输战士和“背二哥”百姓组成的战备物资运输队,他们把筹集到的粮食迅速运送到万源前线,并把子弹壳、坏枪坏炮运回兵工厂。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常常运粮不吃粮,饿着肚子、爬山涉水、穿林涉险,在枪林弹雨中避过重重围堵,为革命前线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上8点,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红军服装,头戴红星帽,背起步枪,行于重山环抱中。湿滑泥泞的小道尽头被河流阻断,实践团面临红军路第一关——扎筏争渡,同学们严肃纪律,列队以待,在教官指挥带领下,整齐有素地登上筏子,顺利渡河。
渡过第一关同学们也未得松懈,穿过平地的荆棘,跨过陡峭的山石,来到纪红索桥已是漫天大雨。同学们牢记红军精神,高扬旗帜,担着“病号”,穿越弥漫的硝烟,冲破索桥封锁,尽管未经训练,行动却规范有素。
全体成员完成渡河
在完成前两段路程之后,实践团来到了碑坡古道。据悉,此道古为文胜至沙溪要道,长约827米,最宽处仅1米,石板拾级铺设,共有石梯2060级,是旧时红四方面军后备物资储存的必经的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在这条红军路上,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先驱者的不易。
在此次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悟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即将完成路程前和教官合影
(文/廖雨、蒋璐遥、李欣露、王优涵
图/马千禧、冯欣艺、周钊华、唐洁、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