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人物>>正文

教育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记教学名师李晋川教授

资料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海川  编审:王海川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7日  点击:[]

 

李晋川小传

李晋川教授,学校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1970年参军入伍,1979年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随后到我校任教,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一次,曾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四项。2004年学校由部队转隶地方,李晋川选择留校,与同事一起发展壮大了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将教育作为事业的李晋川,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两项,2009年被评为成都医学院教学名师。近3年来,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李晋川带领下,教学科研获得可喜成绩:获校级建设精品课1项,获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校级自然科学科研课题和教学科研课题各两项;参与编写《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实验》等教材6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5篇。

 

三十年教学生涯,对自己,他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更是培养出一批新的青年教师骨干;对教学,他严谨细致,兢兢业业,“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学生,他关怀备至,潜移默化,不仅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情超和医德。

“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是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李晋川教授常说的话。

教育无处不在

在百度贴吧“成都医学院吧”里,李晋川是个“名人”。

一名学生以“成医的好老师——李晋川”为题发出帖子,讲述了李晋川 200818日晚 7过还打电话,叫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到实验室观察寄生虫标本的事情。然而这件小事,带给学生的是惊奇、感动和温暖:

“当我们到实验室才知道,李晋川老师从中午12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等待最后一批学生观察标本。我们惊讶地发现,实验室已经被老师们布置得像一个小型博物馆,每个实验台前都摆放着已调试好的显微镜。我们逐一观察标本,李老师则耐心讲解。让我们对寄生虫有了深入了解,产生出极大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当我们看完标本离开时,李老师又忙开了,归类、整理标本……在寒冷的夜晚,我们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贴子一发出,立即引起许多学生关注,纷纷跟贴,点击率很快超过5000,成为贴吧里的热帖和精品。“亲切随和、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授课生动活泼、容易接受,对学生关心体贴、温暖倍至”,很多同学表达了对李晋川的敬佩和赞颂。

从同事那里,得知自己成为“贴吧名人”后,李晋川上网浏览了所有帖子,感动之余,他连续贴出三个跟帖,每一贴都语重心长,既有解释,又有告诫,既有经验,又有人生哲理,文字娓娓动人,亲切如同长辈叮嘱:

学校刚转隶地方,与老大哥院校相比,在某些方面是有一些差距,希望不要影响你们学习。其实,在哪一所学校学习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自己怎么学!

在大学,我们首先要学会今后赖以生存的本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素质提升。

我们除了听老师讲课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一个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护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青年时代。仅有强壮的身体,那不是生命;仅有年轻的容貌,也不是青春。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退色;谁不努力奋斗,生活就会抛弃他们。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奉献精神。哪怕只是一颗流星,也要照亮天空!

谚语说:越是肥沃的土地,如果不注意耕耘,越容易长草!

大学是一种职业教育,主要是专业学习。大学学习的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三基),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予渔”的道理,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

圣人改造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常人适应环境,庸人抱怨环境。

……

李晋川更是以“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为主题,贴出一篇长文,从8个方面,将自己所历的经验、所思的成果,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

泡在网上跟学生的帖子,看起来好像是“不务正业”,但李晋川不这样看。“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既有在课堂的言传,更有课堂内外、生活中的身教。教育是老师与学生无处不在的交往中,依靠行为、品德、人格、仁爱、精神、知识和能力等综合素质,像春风一样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络是我与学生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是教育的一个新途径,”李晋川说。他将斯普朗格的名言:“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非常认真地写在自己备课本的首页,随时自励。

为了增加育人途径,李晋川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走进社区实践、临床技能大赛、急救知识竞赛、实验设计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等等。他在这些活动中担任指导老师、评委或参与者,寓教于乐,把教书育人工作融入到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

“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关爱生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李晋川说。

教育是一项“事业”

在李晋川心中,“好教师”是布鲁纳的定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他说:“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教育楷模。一个教育教学能力不合格的教师,不可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道德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具备三种‘力’:即‘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动力’是前提,‘能力’是基础,‘魅力’是升华。‘无德’不能当教师,‘无能’不能当好教师。师德与师能并重,才能当教师,才能当好教师。”

高超的“师能”和高尚的“师德”是李晋川最看重的,也是他30多年教育教学生涯不断努力追求和实践的目标。2004年,学院从部队集体转隶地方,大批教员退休、退役或调走,学院教学力量明显不足。按照政策,李晋川本可选择在军队退休,享受更多的福利,但他舍弃了,而是选择了学校,选择了继续从教。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喜欢教学和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学岗位。”“对我而言,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项事业,是学校和祖国前途与未来有关的事业。”

对事业,李晋川全身心投入。

《病原生物学》常常要和病人的排泄物及病原体打交道,李晋川不怕脏不怕传染,采集制作了大量标本供教学使用。有一次,为寻找一种比较少见的曼氏裂头绦虫成虫标本,他解剖了学生实验后的30多只犬肠道,终于找到一条。李晋川很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行为:上课时,教新生记笔记、爱惜教材,展示保存30多年的教材和笔记,教材上详细的批注、漂亮的作业绘图和示意图,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晋川遵照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与学生的交流分成了三个层次:感情和思想的平等交流;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交流;学术思想交流。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他总结的《人体寄生虫学单元式教学与实践》、《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参与式教学研究》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地指导作用,并获学校教学成果奖。

教育是责任的传承

“标准的普通话、磁性的嗓音、魁梧的身材、和蔼可亲的态度,脸上带着温暖人心的微笑。”20057月,青年教师代富英第一次见到李晋川时,印象特别深刻。

很快,代富英就有了惊讶——“微笑”着的李晋川在20042005年一年间,承担了全校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量非常大!而他并不年轻。”惊讶之余,青年老师们对他产生了敬意。

作为教研室主任,李晋川坚持每周星期三召开教研室会议,进行集体备课和集体学术活动,并解决教学和行政管理中的问题。青年老师们最初的感觉是“麻烦”,但李晋川持续坚持,渐渐地,青年教师理解了,投入了,也开始收获。

“教师不比一般的职业,教学是一门很考手艺的学问,”李晋川说。他引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话与教师共勉:“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关键是看他有没有教出好学生”。他积极帮助教师制定中长期工作与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他还  引用美籍华人侦探家李昌钰“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和第三军医大程天民院士“一是要有特色,二是要持之以恒”的名言,告诉青年教师对专业要热爱、专注、钻研。

在李晋川的带动和努力下,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形成了一个极强的战斗团队。近3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学院资助精品课建设1项,获省科技厅资助科研课题6项,获校级自然科学科研课题和教学科研课题各两项;参与编写由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实验》等教材6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5篇,每位教师平均每年都有一篇以上论文发表。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李晋川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他“燃烧着自己”——一种不求索取与回报的付出;“照亮别人”——学生的进步、教研室的成绩。在燃烧时,他快乐着,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面带微笑的原因。对他来说,学生和教师成绩的“补偿”是最大的幸福。

上一条:医学实验田里的播种者——记四川省教学名师张晓教授
下一条:实实在在杨永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