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人物>>正文

我从不苟同“学生不行”这句话——记省级教学名师吕建国

资料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海川  编审:王海川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7日  点击:[]

 

吕建国小传

吕建国教授先后于1986年、1997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8年调入我校任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前,一直在绵阳师范学院任教,曾担任科技处、教务处处长,兼师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吕建国教授是英国剑桥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际心理学家协会(ICP)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库专家和教育部心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专家。作为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吕建国承担了省级精品课程《大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双语)《Introductory Psychology》、《Social Psychology》、《Human Development》、《A History of Psychology》等课程,主编出版《职业心理学》、《家庭生态与教育》等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40余篇;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省哲社优秀奖两项。

吕建国教授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有:基础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艺术治疗与音乐治疗。

 

我从不苟同“学生不行”这句话

——记省级教学名师吕建国

 

得知自己被评为2007年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吕建国正在英国剑桥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做访问学者,学习音乐治疗。“我从没有想过当什么名师,材料是同事帮着弄的,我只参加了全校的教学竞赛,”吕建国说,同时他也没想到:自己是当时全省新增本科院校中唯一的一名名师。

作为四川省的教学名师,吕建国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在教学和管理上,更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有成就

 

1981年从教的吕建国,教龄已近30年。他的家族几乎是教育世家:从军的爷爷回到家乡乐至县,以督学身份,利用庙产,办起了闻名川中的“盛池小学”;吕建国的父母是教师,四个兄弟姊妹三人从教,妻子也是高校教师。

家族的熏陶,近30年的教学实践,让吕建国对教师职业,有着自己的看法。“什么是教师?两句话:把差学生变成好学生,让好学生更好,”吕建国说,在教学生涯中,他不断去领悟,去琢磨,去实践,去总结。

“对待学生,我们应该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大学,你希望得到一种什么样的对待?我们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要理解学生,他们有困难时,有缺点时,不要打击,而是热心帮助指导。正是学生不成熟,才让你教师去教,这才是教师的价值。”

吕建国从不苟同的观点是:70年代学生好,80后学生不行,90年代更不行,“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激发,去指导,”吕建国说。他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分类教育:“对聪明勤奋的学生,超前培养;对勤奋但不聪明的学生,启发培养;对聪明但不勤奋的学生,督促培养;对既不聪明也不勤奋的学生,耐心培养。”

正是如此,吕建国从不责备学生,哪怕学生只有一点微小进步,他都热情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同学成长发展起来。

一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在邮件里说:“记得大一上《普通心理学》老师说过一句话:选择是一种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一个良师总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启发,我最欣赏的就是老师对事物发展都有美好的向往,虽然知道前进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老师总是怀着美好的心愿去看待。所以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不管成就如何,但我们需要那种精神。感谢老师!”

这让吕建国很有成就感,“很愉悦,这是我职业的高峰体验”。

 

自讨苦吃中师生共发展

 

成为教学名师前,吕建国作为系(部)推荐的参赛教师,参加了全校的教学竞赛,靠实力通过初赛、复赛,最终进入决赛。有些意外的是,每次结果都一样:第一名。“我做的准备不多,当时正给学生上英文原版的《社会心理学》,是双语课,就直接拿去参赛了。”吕建国说。

虽说得轻松,但吕建国的《社会心理学》双语课平常付出的努力,却一点都不轻松。

英文原版《社会心理学》是当时吕建国为绵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上的必修课。绵阳师范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从生源上说,学生基础无法和一流院校学生比,尤其是英语底子。给这样的学生上英文原版课程,困难很大,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吕建国并不这样想:“我不是找事。我只是想,我们开办了新专业,就有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对学生发展负责。我们应处心积虑想的是如何让学生发展,如何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创设出来的教学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心理学发端于欧美,目前,欧美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仍然走在前面,我们培养的心理学学生在知识上应当前沿化,而语言上与国外同行交流应该没问题。”

为学生发展着想,吕建国选择了“困难的事”。不过,上英文原版课的更直接动因,是一次刺激。

2003年吕建国筹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前,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办的一次会议,会议工作语言是英语,参会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大会小会交流全用英语,大多口语一流,专业英语更不差,“我的学生四年本科毕业了,连这样的会议都没资格参加,那算白教、白学了。”

于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开始教学时,吕建国义无反顾地将《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四门核心课程开成双语课程,使用影印美国精品英文原版教材。“国外大学精品教材的编写,已经在观念和实践上突破了教科书的概念,进入了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时代。大量的网络化课程资源,有利学生学习方式在心理技术平台上的革新,实行合作学习和E学习(电子化网络学习)。”

吕建国是“不干就拉倒,要干就干好”的人。但面对英语学习的困难,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开始埋怨吕建国。课堂上,吕建国语重心长地说:“用你们都能看懂的教材,当然是你轻松,我也方便,何乐而不为?可你们想想,到了大学,简单的教材对你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提高作用有多大?其实,我也没有上过双语课,我也有困难。就让我们一起来爬山,只要共同冲到山头,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上英语原版教材,学生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生词和术语。几乎从没接触过专业英语的学生,对术语简直是一片茫然。但吕建国作了充分准备,他将整本教材的生词术语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把学生分组,组内每位学生分别承担5-6个生词术语的释义和翻译,在小组讨论会上,学生小组互相分享、讨论和学习,最后由自己校对和汇总,再与同学一起分享。不到一个月,被学生当作“拦路虎”的生词术语就被搬掉了。

在互相学习中,学生进行着合作学习的实践,更是获得了能够学好英文的信心。一名江西籍的女生,几乎一学期都没有进入到课程学习状态中,但在吕建国的双语教学中获得了信心,最终激发她努力学习,在大二时,考过了英语四级。而更多的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跨过了很多高门槛!在吕建国教过的200522名考研学生中,有16名上了研究生。还有很多学生,因为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找到了好工作。

 

着眼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

 

吕建国担任高校中层领导长达16年,在担任教务长时,他上任对同事说的第一句话是:向你们学习;第二句话是:高校工作周期性强,就像农民种田,“寒露霜降,豌豆麦子种坡上”。因此,吕建国提出了“制度管人,分工明确,责权分明,利益公平”四原则,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制度化、常规化、程序化的改革。他要求每一个学期都要有一个教学工作表,第一学期就知道第三学期干什么工作,三年早知道。

“管理工作,要尽可能减少制度之外的临时研究,把工作事项常规化,临时研究的事多了,一是管理秩序乱,二是会产生不公平的情况,造成管理失效。”为此,吕建国和同事一起,编写了一本近百页的《教务处办事程序手册》。

但吕建国知道,高校所有制度应该有个根本落脚点:“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此,吕建国从小事要求,教务处每一间办公室,都增设一把椅子,供来办事的教师和学生坐,“要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温暖。”

2008年,吕建国调入我校,担任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主任,吕建国对中心发展,目标明确:“现在集中于专业建设,2006年到2009年,中心得到了省上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发展的关键是,省上‘断奶’后,如何走出去为社会服务,实现自主发展。”

服务社会,在吕建国心中,就是运用专业心理知识和技术,面向社会展开心理咨询和服务。这已经体现在了我校抗震救灾的实践中。

地震发生后,我校抗震心理救助队率先赶赴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救援,吕建国教授和我校心理学专家参与其中。在随后抗震心理救援社会服务中,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东汽心理救援、武警部队心理救援、省内部分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等众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中心积累了宝贵经验,体制和管理机制上也有了一定创新。

但下一步,社会服务需要深入拓展,“中心组织的一批课题已经结题,成果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实现社会化,”吕建国说。

与此同时,吕建国利用资源,加大了中心对外的学术交流,以扩大影响,先后组织承办了汶川地震后心理救援国际论坛、中国实验心理学会2008年年会、首届中英音乐治疗工作坊等学术交流活动。

前途漫漫,但吕建国有信心:“我们有一个好的省级研究平台,有一批年青而有朝气、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还有良好的国内国际学术资源,这是发展的优势。只要我们建立起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发展策略,就一定能让中心发展壮大,让来之不易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壮大。”

 

上一条:为学生打开一扇心门——记成都医学院“教学名师”李彦章教授
下一条:医学实验田里的播种者——记四川省教学名师张晓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