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特点是什么?校长如何产生?教师如何聘用?教师与学生怎样展开教学?学校如何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学习情状如何?……12月6日,校长余小平以精美的幻灯、深刻的见解,向学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全体成员、教研室主任、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全体辅导员、无课教师、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介绍了她日前赴美研修大学治理的成果。

据了解,10月24日至11月15日,余小平参加了由教育部、李兆基基金、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第三期中西部大学校长赴美国东部研修团,成员包括国内中西部14所高校16名正副校长。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研修团参观、考察了多所美国东部的大学,参加了25场专题讲座式培训,观摩了课堂教学和办公室实验室实习,与大学师生做了广泛交流,对我国驻纽约和芝加哥的领事馆教育组进行了访问和座谈。通过研修和学习,余小平对美国大学的治理结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有了较深入认识,对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通识教育的地位、专业的评估认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余小平首先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认为美国大学具有学校数量多、实力强、类型多样,大学治理结构成熟,教师的聘用与管理自主灵活,创新性人才培养独具特点,科研管理与产学研结合卓有成效,社会服务形式多样等特点。接着,余小平重点介绍了深入考察学习的弗吉尼亚大学、俄亥俄大学、圣母大学的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实力。
作为一所刚刚独立办本科教育不到10年的高校校长,余小平对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学校战略规划以及战略思维培养,有深切体会。她看到几乎考察的每一所高校都设有战略部,有专人负责对学校的定位及中长期目标及规划的研究,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都具有一种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习惯从战略层面思考问题。余小平认为,我校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大局意识和长远观念需要强化。
对美国不同高校间图书和文献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科学整合现有资源的做法,余小平深有感触:“如果像我校一样的新建二本院校的学生只要达到一定要求,也有机会拿到北大或川大(华西)的文凭,学生将会更加努力,追求升格的现象将有效遏制;如果国内高校的图书和文献资源能共享,各高校在图书文献资源建设上的投入与产出比将得到最大优化,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将更加便捷、更有效率”。
余小平重点介绍了美国大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教育教学情况。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美国大学的教学体系与中国很不同,既设置了课前大量的阅读,又有课堂的讲座讨论以及陈述演讲,还有课后的科学考核,以及支撑这一教学过程的便捷交流学习平台,系列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美国大学极为重视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其重点,学校众多的管理措施、文化建设、制度设置等都为了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
(王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