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微博、互联网个人移动终端、全球发布……5月7日,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会常任理事张小元教授来校做了《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宣传》的学术讲座,新颖的思想、精彩的见解,为电子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多启迪。党委宣传部部长龙兴跃主持报告会,部分机关人员、二级院(系)领导、辅导员、学生记者、热爱新闻宣传工作的师生员工参会。
据了解,为配合《成都医学院报》创刊10周年,更好地推进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党委宣传部组织了此次高端学术讲座。张小元教授是我国新闻学知名学者,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会常任理事,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所著《理论新闻学》成为国内多所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张小元教授指出,目前,媒体正在从“他媒体”向“自媒体”转型,随着智能手机等互联网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twitter、facebook、微博等新型电子媒体随之出现,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记者”或者“电视台”,信息传播实现了“点对点”,信息发布很难控制;再加上互联网跨越国界的超越性,网络信息的发布实现了“全球发布”,传播威力巨大。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一个拥有一亿粉丝的微博客,在传播效应上,几乎等同于中央电视台,有人甚至形象地形容其为“信息的核按钮”。张小元指出,由于新闻的受众天生喜欢负面新闻,于是形成了新闻传播中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象,高校新闻宣传因此面临着“想宣传的没有新闻性,负面新闻有新闻性但却是负面的”的尴尬,高校如何实现传播的平衡?张小元建议,面对信息开放的时代,高校首先不回避不封闭,要选择开放,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第二,要深入把握自媒体的规律,按信息传播的规律办事;第三,要树立人人都是新闻宣传者的意识,每一个人都应具有与各种媒体交流沟通的能力;第四,高校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之外,还要积极建立自媒体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内容选择要具有技巧,并且要有一定的审查制度。

(王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