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校新校区的完全启用、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批复、定编定岗等人事问题的逐步解决,学校一定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成都医学院的未来非常美好。对此,同志们要充满信心。”9月19日、21日,副院长唐平带队在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调研时强调指出。
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是学校根据发展需要,于2010年新成立的院系。作为新建院系,短短的时间内,在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方向凝炼、科研成果取得、横向研究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教学科研经验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不够强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不够灵活、院(系)规模小、院(系)管理权受限、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研究生教育没有起步等问题。
唐平指出,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当前学校发展开始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二级院(系)的管理体制和权限、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机构设置、学科建设、科研方向凝炼、面向社会的开放办学等问题。“我们要看到种种问题,但同时要看到成医发展的优势,比如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形成的机会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又如学校的基础不厚实,但发展的包袱也少。”唐平说。他要求两个新建院系,一方面要搞好专业建设,用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口碑;另一方面,要看到学校作为二本院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并举的,科研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两个院(系)要进一步凝炼学科发展方向,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尽快确立起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要在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尤其是院(系)领导者,要清醒认识角色职责,管理者重在领导、组织和管理,要负起院(系)各项工作的管理职责,做好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教学科研团队的打造,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唐平指出,调研后,学校将对调研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建议。他表示,学校将在管理重心的下移、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定编定岗等方面做重点探索。他要求两个新建院(系)积极准备,高标准建设,大步伐前进,在学校人才、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力争在3-5年内,取得生物学、预防医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使得办学层次迈上新的台阶。
(王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