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成医英才大学生辩论赛激起辩论热潮
4月25日晚七点,由教务处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第四届成医英才大学生辩论赛预选赛第一场和第二场在多功能厅圆满落幕。院长办公室李存茂、教务处黄坪、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刘永贵、心理学系徐云、思政部熊太峰等教师担任了本次比赛的评委。护理二队和基础三队,药学院队和人文信息管理学院队分别就“文凭能否代表教育水平?”“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如何权衡?”展开了精彩的辩论。
第一场比赛刚开始,来自基础三队的反方一辩刘媛便以“教育水平是动态的过程,而文凭只是静态的”陈述己方观点,而正方代表队护理二队则以“文凭也是动态的。它并非只是一张纸,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行辩驳。接着,双方针锋相对,就“文凭的外在与内涵”展开激烈的辩论,逐步将比赛推向高潮。自由辩论环节,正方辩手以购买贴QS标签的猪肉还是未贴标签的猪肉询问对方,反方二辩刘玉珍则灵活的回答“我会先看价格”,其风趣的语言,敏捷的思维赢得满堂喝彩。互动环节后,校学生会文艺部同学的歌曲表演舒缓了现场紧张的气氛。
简短的休息过后,第二场辩论赛在来自药学院的正方代表队与来自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的反方代表队间敲响战鼓。双方围绕“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否利大于弊”的辩题唇枪舌战。立论环节中,双方辩手风格迥异,药学院气势昂扬,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则以柔克刚。自由辩论中,药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进行阐述,而反方则告诫大家创业风险大,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类知识,扩充知识储备,为今后毕业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刘永贵老师做了简要点评。他先是肯定了两场比赛四支代表队的精彩辩论,之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赛时多临场发挥,不要看着资料念;平时应扩大知识面,尽量避免出现基础知识错误;多关注赛前24或72小时内国内外发生的事,并以此为辩论资料;攻辨中自身立场应坚定;质辩环节中所提问题应深入等等。
经过选手们激烈角逐,来自基础三队的反方代表队和同样为反方的人文信息管理学院队分获第一场与第二场的胜利。预选赛第一场,反方二辩刘玉珍获“最佳辩手”,而“最佳风采奖”被正方四辩刘化雯摘得。第二场辩论赛同样精彩纷呈,最终,正方三辩牛子戈获“最佳辩手”,而反方二辩任娅凭借机智幽默的语言夺得“最佳风采奖”。
据悉,本学期将进行多场预选赛,分别针对医学、人文、社会热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辩论,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记者 马楠 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