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举行骨折急救大赛
急救技术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日前,为让更多人掌握骨折的急救技术,我校急救协会举办了“骨折包扎”大赛,8支小组展示了面对群众突发的骨折情形,如何利用手边材料,进行紧急救治的技术。
据悉,我校急救协会对参赛同学都进行了骨折包扎急救的专题培训。比赛中,地震中被压、擦窗户时摔下来、从楼梯上摔下而导致骨折的突发情况一个个呈现,每一个急救小组,都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材料,对骨折进行了急救处理。第一小组利用扫帚和袜子来固定和包扎,迎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而第七小组一再强调,一定要先做急救处理,再送医院。
“骨折通常在身体摔、碰后发生,部位有脖子、手臂、手指和腿等,骨折后,一定要进行包扎,这有利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等,利于伤口愈合。可用三角巾、绷带和夹板进行包扎,包扎时要快、准、轻、牢:动作要快;确保包扎部位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动作要轻,避免碰撞伤口,增加伤员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又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但无论用那种方式包扎,均要求包好后,要固定不移。”一位参赛同学告诉记者。
“当病人有突发状况时,现场也许只是一两分钟的急救,却能拯救生命。我们希望通过模拟生活中意外情况的场景,让参赛选手将急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从而提升同学们学习急救知识的积极性,”急救协会副会长毛买珍说。显然,比赛中,将参赛选手置于现实情境,既考验了学生在现场急救的灵活性,又让他们学会了骨折包扎技术,还增强了急救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记者 谭涵 耿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