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要闻>>正文

房地产报——成都:最贴近灾区的心理救助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5日  点击:[]

成都:最贴近灾区的心理救助

 

房地产报 2008-5-24

相关媒体:金融界

“如何安抚幸存者,是摆在志愿者们面前最艰巨的难题。”在成都某外企工作的唐璇,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向单位请缨加入救灾志愿者,成为成都一名流动的“爱心小红帽”。早在大学期间,唐璇曾积累了志愿救灾的实战经验,并深切体会到在抗震救灾中,这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

逝者已矣,却留予生者无尽的伤痛。失去孩子的双亲痛苦不已,不愿进食,以泪洗面。医院里,诸多病人经受不了病床一丁点儿摇晃,水泥板压着他们的梦魇不断将他们吓醒。

“地震摧残着灾区人民,还给他们的心理抹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面对这样的困境,志愿者们只能不懈地努力。”她介绍说。

实际上,“心理救助”早已备受政府重视。被成功转移至成都医学院的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123名学生及20余名老师,在成都复课的第一堂课就是“心理救助”。28名心理危机干预救助教育专家参与,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

此外,凤凰山机场上“黄丝带行动”的志愿者团队,也是唐璇最乐意参与的。除了双流机场外,这个曾经是军事机密的军用机场正迎接着从各地运送的伤员。

唐璇他们正与部队官兵们一起,搬运救灾物质,援助医疗卫生勤务保障。

在成都,“不眠”已成为最高的敬业精神。“成都新华医院的急救医生苟于平在紫坪埔大坝已连续工作了88个小时。”这则消息打动了唐璇,她也将继续战斗。

编辑:李朋征

上一条: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到我校博爱学校慰问演出(图)
下一条:学院领导赴灾区看望抗震救灾医疗队(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