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要闻>>正文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闻震而动全力投入地震灾区的心理救助服务工作(图)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9日  点击:[]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闻震而动

全力投入地震灾区的心理救助服务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在学校党委的直接指挥下,在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和社科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地震当晚就作出迅速反应,紧急动员,组成了抗震心理救助队。经过短暂准备,于515日上午奔赴绵阳九洲体育馆和南河体育馆灾民点,全面启动对灾民的心理救助服务,赢得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抗震心理救助队,是全国第一支到达地震灾区的专业心理救助队伍,由17名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和42名应用心理学专业高年级的大学生组成。在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3名,硕士10名。到达灾民点以后,他们迅速对灾民的整体心理状态作出评估,根据灾民的人口特征和住宿条件,立即制定工作计划,展开心理救助服务工作。一是采用最积极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广泛散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温馨提示灾民在危机中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调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使自己的心境尽快从灾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从515日至18日,已先后散发心理健康手册800多份,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材料3000多份。二是走到灾民之中,观察寻找处于危机之中的灾民,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至518日下午6点为止,已先后为住宿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馆和绵竹灾民点的近千名灾民提供了心理救助服务。三是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灾民,组织专家教授重点救助,一对一地进行跟踪咨询与治疗。目前,已经使8名有极度恐惧、悲伤、自责或抑郁、焦虑情绪的灾民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

心理救助队深深感到,要尽快稳定灾民的情绪,进而逐步恢复到灾前的心理状态水平,单靠一支救助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批心理救助工作者。为此,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于515日通过中心网站向省属各高校心理学工作者发出紧急呼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投身于抗震心理救助服务之中。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川警察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10多名专家教授和50多名心理学系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抗震心理救助队,废寝忘食地开展对灾民的心理救助工作。

救助队短短4天艰苦卓绝的救助活动,不但受到广大灾民的极大欢迎,而且引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绵阳电视台、绵阳日报、网易网站、巴西环球报、美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播发有关救助队活动的照片、新闻稿、专题片等10余篇。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

 

 

上一条:停课通知
下一条:我校学生积极参与附一院、军区总医院救助工作(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