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心理救助队奔赴绵阳为灾区群众实施心理救助
绵阳市九州体育馆是地震灾民集中安置点之一,地震给灾民造成了严重的心灵创伤,急需心理救助。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救助队首批队伍由6名心理救助专家组成,在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书记王凤鸣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安置点从事心理、思想的疏导与指导工作。
在四川省汶川县7.8级大地震中,灾区的受难者经历了亲人的伤亡,甚至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这种情况,给人们带来严重地震灾难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如生理方面可能出现肠胃不适、腹泻、头痛、失眠、梦魇、容易惊吓等;情绪方面可能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等;认知方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可能出现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等。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心理救助队”于5月14日奔赴绵阳灾民集聚地,在物质救助之外还进行心灵安慰。灾区需要“心理救灾”,帮助受灾者摆脱心中的恐慌。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很重要,灾民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就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在于让受灾者能安全、自在的表达出地震后的内心感觉,用心倾听他的心声。并借着目光的注视与恰当的姿势、动作,表达出愿意接纳他,听他说话的态度,而且要尽量使用开放式问句,例如:请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可以说说看你的想法......、你觉得对你最困难的是......等。心理援助的干预者在与受灾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中提供社会性心理支持,让经历地震的人们在绝望中鼓起勇气、获得希望,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度过人生中这段最最艰难的时刻。
据悉,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召集了中心主要心理救助专家,组建了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心理救助队”,将对绵阳、绵竹、都江堰等灾区进行心理救助,让更多的灾民摆脱心理阴影。
(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