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锦观新闻:“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安葬首批18位遗体捐献者骨灰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周靖静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7日  点击:[]

 

鞠躬、献花、致辞……3月26日,一场庄重的仪式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松寺公墓的“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举行,18位遗体捐献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这里。捐献者家属、遗体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的师生、红十字会和陵园的工作人员神情肃穆,向捐献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据悉,这是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的骨灰,其中15位捐献者的骨灰,是在成都医学院用于教学科研后,由学校火化。

 

三年努力: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建成

据了解,2018年初,四川省红十字会牵头开始“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建设,并全额出资,在长松寺公墓管理单位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努力,历经三年,2020年底完成了倾注了善心与爱心的工程。

纪念园位于龙泉驿区的长松寺公墓内,距成都市区约20公里,可由成简快速通道直达。园区占地5100平方米,分A、B两个区域,呈“现代园林”风格。A区为纪念广场,建有纪念主题雕塑,用于社会各界人士及捐献者家属进行悼念和缅怀;B区为已故捐献者铭记牌和骨灰态安葬区域。

纪念园开园后,四川省红十字会每年清明节前,都将在园内举行庄严隆重的缅怀纪念活动,以弘扬捐献者无私大爱的精神,积极倡导和推动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新风尚,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拯救生命的重要工作,营造公民志愿在身故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良好氛围。

 

解决了学校“痛点”和家属“心病”

纪念园的建成,解决了遗体捐献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的“痛点”。

据了解,10多年前,成都医学院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捐献遗体的接收工作,在各方努力下,器官和遗体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捐献志愿者越来越多,数量连年增长。

“学校师生感动于遗体捐献者和家属的大爱和奉献,投入专项资金,在教学场所的解剖楼设立无字纪念碑,建设了馨香园、感念堂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等场馆,用以纪念遗体捐献者;更重要的是用作教育基地——通过清明节‘致敬无语老师’、新生入学教育、解剖课致敬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医者仁爱精神,”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德超说,“遗体捐献善举,有力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可医学利用后的遗体处置,成了学校“痛点”。

“遗体用于教学科研后,学校考虑到家属需求,每年都划拨经费用于遗体火化,每一位捐献者的骨灰会存放在一个骨灰盒里,可骨灰安放成了个难题,”成都医学院遗体接收站的负责老师说,“让有需要的家属来领取,不太合情理;而骨灰按规定不能邮递,派专人送,人员和经费怎么办?这下好了!纪念园B区是遗体捐献者骨灰安放区,以后可以定点安放,解决了学校‘痛点’。”

其实,纪念园还解决了家属的“心病”。“我们以前总找不到纪念亲人、寄托哀思的地方,这下有地方了。”一位家属表示。

在安放骨灰的现场,捐献者家属见到亲人的骨灰入土为安,勾起了对亲人的想念,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

 

链接: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4177501093938176

 

 

上一条:搜狐新闻:清明前夕“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下一条:封面新闻:成都医学院15位“无语老师”,今天在这里“安家”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