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四川政协报:初心不改 筑梦医大——记创新发展的成都医学院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姚翠凤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点击:[]

“红色是成都医学院最鲜亮的底色!”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余小平一直这样说。

成都医学院1947年诞生于解放战争中。作为培养战斗部队急救人才的随营学校,成都医学院曾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进军西南、解放西藏、扎根边陲、献身国防。从随营到定居、从小到大,虽多次整编,但服务于党和国家需要、革命战争需要、部队官兵健康需要的办学思想没有变,为党的革命事业、为祖国西南基层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分得去、留得下、用得上”的国防卫生人才,被誉为原西南战区培训医疗卫生干部的“摇篮”。50余年的部队办学经历,熔铸了成都医学院鲜明的“红色基因”。

2004年,成都医学院由部队转隶四川省办学,从面向战场到服务社会,秉持“根于军魂、本于医道、突出应用、追求精淳”的成都医学院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医疗卫生行业和基层需要,培养了大量“强实践、重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获得一项又一项业绩。进入新时代,成都医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努力开拓奋进,在办学基础条件、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培基育人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向着建设医科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2004年,成都医学院由部队转隶四川省办学,从面向战场到服务社会,秉持“根于军魂、本于医道、突出应用、追求精淳”的成都医学院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医疗卫生行业和基层需要,培养了大量“强实践、重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获得一项又一项业绩。进入新时代,成都医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努力开拓奋进,在办学基础条件、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培基育人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向着建设医科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科学布局 学科建设势头强劲

“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主线。”余小平说。近年来,成都医学院作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科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探索多学科融合发展,已形成“医学为主,医理、医工、医管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基本建立起具有较强特色、与四川省医药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科体系。2021年,成都医学院获批新增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物与医药、公共管理、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学科门类包括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农学、教育学,涵盖23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护理、生物与医药、公共管理、农业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建设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优秀的学科团队和一套套激励创新、科学管理的办法。2021年,成都医学院制定《成都医学院学科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学校预算,遴选首批6个学科创新团队。通过加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进一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发展。为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工程,2021年,成都医学院启动“人才引进百日攻坚行动”,共引进四川省高层次人才3人,副高及博士以上教师20余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千人计划”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2人;成都医学院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中获正高组、副高组一等奖,包揽所有单项奖,并斩获国赛奖项。学科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积极开展学科评估,适时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找准学科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对学科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一年来,成都医学院研究生院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医学和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参与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组织药学硕士点参与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同时,引入第三方平台,积极开展校内学科评估,按照巡视整改工作方案修订校内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校内学科评估工作,对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学科进行评估。“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成都医学院院长樊均明说,通过评估这种形式,可以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对于正积极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医科大学的成都医学院来说,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攻坚克难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近年来,新时代人才培养标准对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成都医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硬”,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让科研为教学提供充足“给养”。“十三五”期间,成都医学院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术成果快速积累——

在科研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方面,成都医学院建成省级科研平台5个、厅级科研平台10个、校级科研平台11个;组建省、厅级高水平研究团队11个,建立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团队(后备)1个、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9个。科研项目上,成都医学院(含第一附属医院)共获得国家级项目66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34项、厅局级项目517项,其他类别基础研究项目72项,获得横向项目100项。科研成果上,署名成都医学院发表的SCI论文523篇,其余各类核心期刊收录论文673篇;高水平论文再现重大突破,共有5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学术专著51部;获省部级奖励10项,厅局级奖励10项,其中自然科学类13项、社科类7项;获得授权专利65件,软件著作权14件;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成都医学院将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实践,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成都医学院结合科研成果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线上类、线下类、线上线下混合类、虚拟仿真类和社会实践类”五类“金课”梯队。目前,成都医学院共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医学院科研工作迎来“开门红”:2021年,首次突破教育部成果奖,获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面上项目资助数量及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获批省部级项目22项、专利授权31项。

“科技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余小平表示,面向未来,成都医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争取出一流学术成果,培养出一流医学人才。

对标需求 本科专业勇争一流

“玉汝与成,至善弘医”,作为一所“军转地”的医学院校,成都医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形成了具有医学特色的本科专业布局。

成都医学院现有23个本科专业,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医学类和市场、社会急需类专业布局,积极申请举办相关应用型新专业。2021年,成都医学院获批智能医学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2个本科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批准纳入本科二批次招生。

怎样突出学校特色,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成都医学院加强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围绕专业现状、专业标准和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做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涵建设。成都医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2021年,组织13个专业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8个经教育厅评选推荐至教育部。

在做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成都医学院充分发挥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的辐射力,挖掘专业新增长点,引领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推动专业建设上水平、追卓越。以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为牵引,全面提升西医院校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的建设水平,打造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医学专业特色。积极探索融“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6月,成都医学院举行首届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拜师仪式,获得多家媒体好评,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成都医学院紧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将解剖学等专业基础课前置至第一学期,完善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建设,增设一批专业特色课程和“四新”交叉融合课程等,树立公共卫生、全球健康和人类健康共同体理念,从而提升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推进课程更新,增加传染病因与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疫情甄别与报告等教学内容。

“学校专业建设只有对标国家经济社会需求,才能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樊均明表示,成都医学院将以实际行动用好增量,建好新专业;盘活存量,升级优化原有专业。

2021年,成都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各项工作均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出了坚实步伐。2022年,是成都医学院建校75周年。成医人将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成都医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56”全面部署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锚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科大学发展目标,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上一条:川观新闻:四川省人社厅领导来校慰问成医专家人才
下一条:四川知联会: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成都医学院举行 2022年统一战线迎新春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