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探索“党组织+”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党建+”多元化活动平台,成都医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于3月下旬组织由研究生院教工党员、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党员组成的15人实践团赴学校定点帮扶单位甘孜县开展“共启红色逐梦之旅,同心助力乡村振兴”联合实践活动。
在出征仪式上,副校长张涛叮嘱全体同志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展现成医研究生“五个特别”优良传统,听从指挥,保重身体,克服困难。他强调,研究生院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作用,全力打造红色底蕴与医学情怀结合的研究生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培养成效,彰显“成医品牌”;要根据研究生特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让研究生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成为新常态、新载体,实现党建、团建与人才培养双促进双提升。他希望全体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响应党中央号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自身专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社会实践中。
探寻红色记忆,以“沉浸式”微党课凝心铸魂
实践团赴甘孜县的途中,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了“缅怀英烈,再学党史”系列微党课活动。
在泸定桥,全体党员身临其境,感悟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壮烈,学习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略意义,讨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并拍摄了“剧情复原”的微视频;在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学校驻甘孜县扶贫干部吴培培老师围绕学校校史,为全体党员介绍了学校与原十八军的渊源,讲述了十八军在藏区的历史背景和英勇事迹,阐释了十八军传统和老西藏精神;在道孚县朱德康克清旧居、红军总政治部遗址,全体党员回顾了1936年红四方面军途径道孚那段历史,讨论了军民融合、民族团结对红军的支援作用。通过系列微党课,全体党员不仅深入学习了党史军史校史,更对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初心使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在甘孜县城北一村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汪洋同志为城北一村支委会、群众代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解读了乡村振兴中的方针政策,并围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等问题同城北一村党支部展开交流讨论。
在甘孜县教体局,成都医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陈奕同志为甘孜县教体局班子成员、局机关股室长、城区学校校(园)长、公路沿线学校校长40余人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陈奕同志以成都医学院优秀校友谭晓琴医生事迹作身边案例,重点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两大专题内容,并围绕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同与会人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开展结对帮扶,以专业技能助力“教医再塑甘孜”工程
实践团在甘孜县民族中学和甘孜县第四完全小学开展了心理咨询和营养科学及常识宣传教育团建课。研究生第八党支部党员、应用心理学研究生赖丽好、杨露和唐龙兴三位同志为甘孜县民族中学带来了一场《心理咨询活动》团辅课,以游戏的方式,让中学生体验了释放压力的愉悦和明白了解除烦恼方法。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党员、公共卫生硕士宗诗淼和张雨婷同志的《健康饮食,快乐成长》活动课,以问答和游戏的方式使小学生明白健康饮食、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甘孜县教体局局长泽拥表示,本次帮扶活动是甘孜县教体系统实施“教医再塑甘孜”工程的新思路,是成都医学院对口支援甘孜县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对提升民族地区思政工作效能、促进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科学饮食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健康义诊
用心用情传递关爱与温暖
在甘孜县城北一村,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党员、2021级临床专硕朱子瑶、郭阳、王江月、罗帅4位同志为村民开展成都医学院健康义诊巡回诊疗服务百姓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他们用扎实的诊疗技术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耐心细致的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并向村民宣传普及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此次义诊活动共接诊患者45人,入户巡回诊疗1人,发放了包括解痉平喘、止咳祛痰、镇痛、退热、抗感染、抗骨关节炎等十类基础药品,总计100余盒。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所长,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关爱和关注,一位老人激动地说道:“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真是太感谢了!”
参加义诊的朱子瑶同学说,经过此次义诊,她更多地了解到了民族地区群众就医及健康管理的现状,对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学研究生,应当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慰问校友谭晓琴
探寻“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初心
在返程途中,实践团走进炉霍县斯木乡卫生院,看望这位呵护生命的高原格桑花、最美医生谭晓琴,并向所在的卫生院捐赠了药品。
谭晓琴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分享了她在卫生院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提出了“学习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人生的快乐和痛苦”三个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谭晓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无媒体的关注,都不会影响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基层医生工作,希望大家不要将她“符号化”;藏区基层医生工作很辛苦,但她深爱这片养育她的土地,老乡们也需要像她这样的“门巴”,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就寓于这些平凡的事,这正是当年成都医学院所教的“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医生的初心。
谭晓琴校友的事迹让大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返校途中,每个人都在思考谭晓琴的三个问题,答案或许不同,但通过本次系列实践活动,同志们心灵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能力获得了成长。
活动结束
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感想
★
★ ★ ★
★
“我参加了本次义诊,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地区基层群众医疗保健知识、就诊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接诊的患者中很多都患有骨关节炎,病因大多是由于劳动导致的。令人惋惜的是,现有很多地方的医疗水平,很难在患者的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中求得一个平衡,而我们的基层医疗人员正是在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锤炼技能、增长才干、练就本领。”
——研究生 罗帅
★
★ ★ ★
★
“凡是经历,皆为馈赠。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次研究生“红色逐梦”联合实践活动中。本次活动助力了甘孜乡村振兴,也使自己得到了多方面成长。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要学懂、弄通、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医学院校学科特色、本学科专业特色与党的二十大重要理论精神充分融合,把论文写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研究生 陈奕
★
★ ★ ★
★
“本次‘红色逐梦’联合实践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在甘孜县这片能力提升的沃土里大显身手,也在理论、实践的演练场里,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同时在这个角色转换场里发现研究生身份与社会所需、基层所需的差距,找准自身定位。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们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身社会技能,做有理想、敢当担、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研究生 汪洋
★
★ ★ ★
★
“本次‘红色逐梦’联合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建设乡村就是建设中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会技能,将扎实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积极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研究生 曾劲超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强调当代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成医研究生们必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