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今日头条:一府三乡展新篇,美丽通江焕生机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0日  点击:[]

­——成医学子助力通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乡土风情这里素有“一府三乡”的美誉,即“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溶洞之乡、中国银耳之乡”。这不仅体现了通江县深厚的历史背景,也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近日,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绿双融合·青春医路行”社会实践队走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围绕“以红绿融合新质生产力,促革命老区通江新发展”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与实践活动,旨在探索革命老区通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剪”映通江新希望,裁出乡韵伟蓝图

­——“红绿双融合,青春医路行”实践团参观参观非遗剪纸文化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剪纸,作为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

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做好非遗保护中的学习者、传承者、创新者、推广者,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绿双融合·青春医路行”筑梦通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前往巴中市通江县非遗剪纸文化馆参观学习。

7月11日上午9时30分,实践团成员顺利到达璧洲创谷,随即前往李亚雪手工剪纸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参观。手工剪纸历史悠久,而此次参观的正是巴山剪纸,是巴中地区知名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作为巴中地区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智慧。在非遗剪纸文化馆中,同学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李亚雪先生热情洋溢地向同学们介绍,“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它以纸为载体,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创作出各种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从传统的窗花、门神到现代的装置艺术,剪纸艺术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李亚雪先生的介绍下,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那一刀一剪之间,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与故事的传递。他们被这项古老艺术的深邃魅力所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它在岁月流转中的独特风采。工作室的剪纸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精髓,更在构图与配色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了创新的风采,为剪纸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图 1 实践团师生共同观赏优秀剪纸作品


图 2 实践团成员认真欣赏剪纸艺术


此次活动的参观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将继续探索更多传统文化项目,将所学知识和青春力量投入到文化传承和实践中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图 3 实践团师生与李亚雪先生合影留念


通江银耳新引擎,绿色发展振兴梦

­——实践团探索通江银耳之乡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价值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银耳,作为中国传统的滋补佳品,不仅在食品和药用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增进对银耳产业的理解,探索银耳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7月11日上午10时30分,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绿双融合·青春医路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抵达了著名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银耳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作为全国首家以银耳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以丰富的银耳资源和独特的银耳文化文明中外。

图 4 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外景


馆内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银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还原了银耳生长的大环境,其独特的青冈木,更是见证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

伴随着讲解员精彩纷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逐步踏上历史阶梯,先后参观了“天赐”、“地孕”、“人文”、“和合”、“神效”、“乐享”、“品鉴”七大展区。行走于通江银耳的历史文化长廊中,目睹着折墙上丝印的多样图文,通江银耳培育的传统与创新在这一刻被充分具象化。

图 5 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讲述通江银耳的培育


“融情景于氛围,融内容于空间”。在博物馆三楼,一比一模拟的“神八”太空舱矗立空间中央,折射出的是通江银耳基因稳定性的研究成果,让实践团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太空科学实验室。

图 6 讲解员在一比一模拟的“神八”太空舱前讲述通江银耳的故事


在参观尾声,实践团们更是体验了一场美食之盛宴,一碗碗甘甜的银耳羹里承载的是通江银耳的独特魅力以及通江人文历史的厚重。品尝之余,实践团们纷纷表示,将自觉承担起作为医学生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与使命,把实践中的所学所感带回校园,进一步研究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为振兴传统医药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 7 同学们品尝当地特色“银耳羹”


银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地考察不仅让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绿双融合·青春医路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加深了对银耳产业的理解,也深化了对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认识,对如何将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推动乡村振兴、保障人民健康的路上,成都医学院一直在行动!成医学子们将与通江人民一道,共同绘制这幅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画卷,让“一府三乡”的风采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图 8 实践团于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前合影留念(俯拍)


图 9 实践团于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供稿人:毛圆梦 张圆青 谭英凤 张兰芯 赵子君 唐明红 周姝利 康婉婷

摄影:胡跃 廖尚枭

审稿人:袁景 毛圆梦



上一条: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九三学社成都医学院支社开展纪律学习教育活动
下一条:网易新闻:英烈忠魂永不朽 红医精神映千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