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中国网:成都医学院清明向遗体捐献者致敬 感恩“特殊老师”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宣传03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3日  点击:[]

中国网四川成都4月3日讯(记者 宋佚) “生命接力,爱满人间”。4月3日,在清明节前夕,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代表,器官受捐者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绵竹市等地的红十字会代表,成都医学院师生在成都医学院解剖教学楼的“馨香园”庄严肃立,向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碑奉上洁白的菊花,献上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成都医学院作为四川省红十字会授权的遗体捐献接收单位,2010年开始展开接收工作。在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各级红十字会努力下,近几年,学校共接受98位自愿捐献者的遗体。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学校接受自愿捐献者的遗体迅速增加。

    成医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先文表示,遗体捐献志愿者也是同学们的老师,这群特殊的老师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担当了医学专业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在成都医学院的这群特殊的老师中,有90多岁的老人、有出生4天的婴儿,有将军、教师、医生、公务员、个体工商业者,生前他们为国为家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离开时,他们又将身体奉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用大爱谱写了壮美的生命赞歌,完美地诠释了世间最美好的精神——人道、博爱和奉献。他们的爱心善举,为人类幸福增添了色彩。他们的志愿精神,是社会文明的突出体现,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特殊老师”。

    江书记还表示,对待善举,师生们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十分重视“尊重生命”的教育;在医学生第一堂解剖课上,老师都要组织庄严仪式,向奉献身体的志愿者致敬,感谢“特殊老师”的奉献;修建新校区时,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在解剖教学楼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树立纪念碑,建立体现志愿者伟大精神的“感念堂”和“馨香园”;目前,学校正在积极进行教育部医学人文教育基地的建设。我们希望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志愿者的博爱情怀和无私奉献,培养医学生的仁爱和感恩之心。

    据成都医学院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苏炳银教授介绍,与2013年相比,2014年学校接收的自愿捐献遗体数量增长了一倍,医学生有了更多在标本上进行解剖学习、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一些重点班次达到10个同学使用一具标本,保证了解剖学教学的质量。人体解剖是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才的最基础内容,如果人体标本缺乏,解剖教学就是无本之末,医学生教育质量必受影响。近几年,在成都市、绵竹市、安县、新都区等地市红十字会的努力下,捐献遗体的数量增长较快。

    受捐者耿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眼疾使他的右眼不能正常视物,经常红肿并影响美观,只能用一只眼睛来看世界。今年三月,他在成都某医院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为了这一天,我整整等了6年,只有亲身经历过黑暗、模糊世界的人,才能完全理解重获光明的惊喜。感谢那些在生命逝去时,做出无言奉献的人们,他们吧生命中最美好的一瞬定格成永恒,我相信善有善报,今天我得到了健康和光明,以后也会不遗余力地区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感受到爱的力量”。耿先生激动地说。捐献者家属表示,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他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我为他感到骄傲。

    一位成医学生说:“‘一种高贵的精神存在,可产生巨大而持久的道德效果’。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其家属的高贵精神,一定会让世界更加美好。我们要继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服务病人”。

 

上一条:四川在线:成都医学院师生举行感恩活动 纪念遗体捐献志愿者
下一条:华西都市报:成都医学院发育与再生实验室推进临床基地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