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成都9月12日電 (記者 殷櫻)“‘銀發’浪潮洶涌而至,養老產業的瓶頸在於專業人才缺口巨大。”成都醫學院院長余小平表示,雖然大家都看好這一朝陽產業,但真正願意和喜歡學習老年護理與管理方向的學生並不多,甚至不少學生一開始對老年照護有畏難情緒。
12日,成都醫學院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再度“牽手”企業,通過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接受了成都佳士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捐贈的100萬元,並將與企業深度合作,著力打造領先的養老與老年健康服務的新產品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根據我國人口日趨老齡化的大形勢,2013年9月,成都醫學院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為四川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是四川省第一個、也是四川省唯一涉及老年服務業的協同創新中心。
目前,學校已逐漸構建起了包含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兩個體系,老年醫學、老年照護、老年事業管理3個專業及方向。余小平告訴記者,通過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因為勞動強度大、薪水低而出現畏難情緒,回避這一就業方向。
“而選擇老年專業的學生,一部分是因為家裡有照顧老人的需求,還有大部分是家庭較貧窮的學生。”余小平說,通過學校向學生進行宣講,幫他們正確認識養老產業與老年護理,不少學生對此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畢竟是一個有潛力的行業。”
養老人才的巨大缺口,推動了這一行業前景看好。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李茂全表示,社會對養老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在500萬人左右。而專門培養養老專業學生的院校隻有30多所,培養的人才每年大約5000人左右。
“養老行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在初創期,仍面臨著不少難題。”李茂全說,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待遇不高及社會地位低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又進一步加劇了“招不進、留不住”問題。
李茂全表示,不少從事養老行業的企業常常抱怨招不到人,且流動性大,“特別是一些養老機構和福利院特別渴求具備養老專業護理及服務技能的人才,也很希望能夠與院校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
由於生理機能退化及缺乏有效溝通,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產生焦慮、孤獨、自卑等抑郁情緒。所以,老年護理人員不僅要護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還要對老年人的心理障礙進行疏導和緩解。
“護理老人難度大,要求高,需要耐心,也是不少學生有畏難情緒的根源,這還需學校對其正確引導。”李茂全說,隻有具備了強大的人才隊伍,“夕陽紅”的養老產業才能成為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