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实习生鲁磊)白花点点,庄严肃穆。在轻缓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中,人们缓缓走过“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碑”,深深鞠躬,献上手中的鲜花,向遗体捐献志愿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日前,成都医学院在清明前夕举行“致敬我们的无语老师”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活动,学校200 余名师生以及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参加纪念。学院党委书记凌保东说,医学院师生将遗体捐献志愿者尊称为“无语的老师”,他们无私奉献的躯体用于医学解剖和研究,引领年轻学子进入医学圣殿,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不是烈士,却值得人们铭记和怀念。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纪念活动现场,身着白大褂的青年学生向“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碑”庄严宣誓。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张文谨对“无语老师”们充满感激,“他们让我领悟到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超越短暂而获得永恒,就是以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帮助他人更好地生存。”
据了解,人体解剖和胚胎组织学是一门有近千年历史的医学学科,时至今日依然是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但由于我国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目前用于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遗体还十分缺乏。2010 年,成都医学院成为遗体捐献接收单位后,在学院解剖楼专门设立了感念堂供师生和遗体捐献者家属举行纪念活动,并开辟专门场所,展示捐献者生前的照片和生平。“希望能让社会感受到学校对捐献者的尊重,也让医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敬畏生命的态度和观念。”学院院长余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