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王跃:追求是因为“被需要”
王海川 文/图
在成都医学院的校园里,经常都会有一个急行军的身影。朝夕相处的同事,很快认出——“ 那是王跃嘛!”王跃教授尽管今年已经54 岁了,但她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作风,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采访我啊! 我有什么好采访的?你应该采访其他老师。”当笔者在路边截住她,提出采访后,她抬起头,旋即高声推辞。说话声音高,是王跃的一大特点。王跃也自知,“我这个人,说话直,但我对事不对人,就想着把事做好。”
2008 年1 月,王跃从重庆医科大学调入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系。那时,重庆医科大学的检验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王跃是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教研室的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而成都医学院不过是一所刚从军队转隶地方的医科院校。对于她的选择,很多人表示不解。
“人嘛,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了,我就想做点事,帮助引领年轻人,帮助学院做好专业建设、教研室建设。”王跃说。带着挑战自我的意味,王跃在成医开始了一个新的事业。正是因为“想做事”,王跃对待遇,从没向学校提过什么要求。
王跃做的“最大”的事,就是在她多次建议下,学院组织人员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她当然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对专业建设来说,制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核心。有了专业建设的总设计蓝图,才能纲举目张。”
在方案修订过程中,王跃积极与各任课教师沟通、协调,一门课一门课进行内容的删并融合,增加检验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增加实验课时,指导年轻教师修订每门课的教学大纲,指导实验设计、编写教材,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地推进着工作前进。
专心而细致的工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作为检验医学院教学领导小组副组长、临床检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负责人,王跃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各个环节。
从教学大纲的修订,到教案的写作;从教研室集体备课和试讲制度的建立,到教学文件及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从定期召开教学联席会听取意见,到学生上课考勤制度的建立;从帮助年轻教师修改课件,到对年轻教师手把手的训练实验技能……王跃的工作身影,留在了很多老师的心中。
在年轻教师程曦的眼中,王跃对工作是全身心投入,几乎是“工作狂”,“干起活来就不顾身体”。一次,晚上已过12 点, 躺在床上的她,接到了王跃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仅仅是核实几个数据。不过,程曦感觉很幸运,因为王跃指导,自己获益匪浅。
“教学是一个细活,细节决定效果,决定人才培养的成果。”在王跃的引领下,临床检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2009 年获得了成都医学院“ 先进教学集体”;由她主持的《临床检验微生物学》课程2010 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成为四川省医学检验专业的第
一个省级精品课程。
更让王跃高兴的是,来校两年后的2010 年,通过检验医学院上下的努力,医学检验专业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四川省高校特色本科专业”。
不过,王跃依然谦逊,“我就是做了些不起眼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