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成都市郫都区在已实施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第二轮核酸检测筛查中,检出2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发生后,全市增派医疗骨干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截止10日21点,成都市已完成核酸采样110余万人。
12月10日
23点,接到卫健委电话通知后,迅速响应,筹建100人的核酸采样应急预备队的同时,另组建了100人的预备队第二梯队。随时响应政府号召,支援全市核酸采样工作。
12月11日
早7点,18人的核酸采样队伍携带物资整装出发,到达位于成华区双水小学的核酸采样点开展工作;
早8点,又派出4名援鄂医疗队员支援核酸采样工作;
16点30分,医院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40人的队伍携带物资出发,前往郫都区支援核酸检测。
截止目前,我院共派出7批123人次的队伍参与全市的核酸检测工作。
这些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的队伍中,有的丢下生病的孩子,半夜赶回医院集结准备;有的不愿多休息一会,坚持参加每一次的核酸采样工作;有的才刚下临床工作……最多一名检测人员已经主动请战参加了5次外派检测任务,三天来都没回过家。
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而言,只要国家有需要,他们都会义无反顾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同时,为保障核酸检测队伍的建设,持续派遣合格的核酸检测队伍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1日下午14点,我院对核酸采样后备梯队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临时成立4个抗击新冠肺炎核酸采样队临时党支部,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大范围的核酸采样只是为了更好地排查,不漏一人,以最严的手段,最强的力量,打好局部战争。
不要因为核酸采样而恐慌,平常心对待,警惕性预防。因为你的身边有上万名医务人员,他们正在努力着。
成都!莫得事!
刘莉斯
不落下每一次支援
刘莉斯,作为一名仅有2年党龄的年轻党员,却有着和更多老党员一样的思想觉悟。本次疫情发生后,医院紧急通知医护人员外出执行核酸采样工作,她果断报名,自12月7日至11日,连续5天,辗转5地。
有人问她“你干嘛这么拼,医院里有那么多人,又不是非你不可。”她回到“我觉得任何人都会义无反顾的参与,而我作为最早出去支援的人员之一,经验还算丰富,效率也会更高一些”。
正是因为有了像她这样的医护人员,我们才创造了4天110万人核酸采样的成都速度。
林敏
舍小家护大家
林敏,416医院眼科的一名护师,12月8日23点接到支援核酸采样的通知,忍痛离开因肺炎发烧的孩子,立刻打车到医院完成集结、领取物资,天还没亮就出发前往核酸采样点开始工作。
当问到“孩子生着病,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参加支援工作?”她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我的基本工作,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应该时刻冲锋在前,孩子应该也会很支持他的妈妈。”
在成都理工大学核酸采样点,从早上7点直至晚上20点,她所在的小组完成了近600人的核酸采样工作。
杨玉洁
忠孝难两全
她叫杨玉洁,骨科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因为疫情突发,原本计划休假的她立即退了回家的车票,放弃了探望癌症晚期外公的机会,火速回到自己的岗位加入到外出支援核酸采样医疗队。
12月9日,她被派往成都理工大学执行核酸采样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防护服穿脱和去卫生间次数,尽管口渴难耐也不愿多喝一口水,从早上七7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9点,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8000余人的核酸标本采样工作。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外公,杨玉洁有着深深的思恋和愧疚,她说“等疫情过去,第一件事就是回去好好看看外公,多陪陪他,但现在我还不能走......”
徐小梅
平凡中的温情
徐小梅,心内科的护士,同时也是医院应急机动库的一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时刻准备着“战斗”,终于12月9日,她被派上了“战场”。
尽管那天早上格外冷,大家依旧迅速投入战时状态,准时达到集合地点,前往成都理工大学。7:20开始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到晚上19点多,一天近12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都是穿着防护服度过的。她说到“虽然辛苦,不过身为医护工作者,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理所应当要冲在前面,而且能够为防控做一点贡献,感觉很高兴。”
暖宝宝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手心是刺骨的冰冷,视线被护目镜上的雾气所遮挡,指尖也变得麻木,耳朵和额头早已被勒得生疼......他们来不及吃饭用餐,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喝水和上厕所。
疫情发生以来,出于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医疗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用专业诠释责任。
(附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