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12月11日,成都市郫都区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为全面排查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对郫都区全区全员90余万人进行新冠肺炎疫情核酸采集工作,确保不漏一人。成华区需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内,迅速组织4家区属医院及3家驻区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集结一支200人的核酸采样队伍,赶赴郫都区红光街道铁门和三观社区开展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下午14:00,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416医院召集新冠病毒核酸采样预备队第一梯队100名医务人员集中培训。经党委讨论,成立抗击新冠肺炎核酸采样临时党支部4个,任命临时党支部书记4名,设立党员示范岗4个,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首位,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力保证核酸采样任务安全完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下午16:30,医院接到区卫健委紧急通知,立即赶赴郫都区红光街道铁门和三观社区开展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下午17:00,短短半小时,40名医护人员由业务副院长王少清带队共计41人整装出发。
因为出发太紧急,保暖衣服不够,大家贴上了暖宝宝;因为出发太紧急,他们只给家人留下了一句“我去支援郫都区了”;因为出发太紧急,队员们上车前就全部将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因为出发太紧急,在路上大家默默的啃着面包,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18:00,到达区卫健局整队集合,半小时后,出发前往郫都区,多番辗转,41人的队伍丝毫不乱,全程高纪律、高秩序,于20:00到达郫都区。
21:30,到达采样点,整理摆放采样所需物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待群众到来。
“尽量把嘴巴张大……”
“舌头放平…….”
“啊……”
这是大家重复了一整晚的话。
寒冷的夜晚,不到5℃的大街上,灯火通明,连夜奋战的医护人员耐心地引导居民们戴好口罩排队采集。
信息登记、核酸采样、存放样本……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被雾气爬满的护目镜下早已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只知道他们是最平凡的英雄。
从22:00正式投入采样工作到12日凌晨3:30,队员们累计完成核酸采集6386余人次。
完成所有采集、整理交接完所有采样资料后,队员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选择了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清理、消毒采样点的环境卫生,清晨7:00左右,他们才一一返回到各自家中,而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没吃上一口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问候,一刻坚持,一片色彩,一段时光。是所有人的朝乾夕惕才做到了24小时完成郫都区全区全员90余万人的核酸检测。
寒夜终将迎来朝晖。
罗恒:一切都值得
罗恒,门诊部护士长,一家四口,三个党员。妈妈是扛过枪杆子的老一辈石油工人,老公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赴甘孜州马尔康人民医院支援队负责人,分别在祖国的建设、扶贫、医疗等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1日,正在科室办公的她接到通知前往郫都区三观社区支援核酸采样,没有多余的话,一句“收到!”完毕,她马上处理好科室所有工作的交接,先给刚住院做完骨髓穿刺回家治疗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告知情况,再给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发了条留言,便匆匆归队集结。
电话里,老党员妈妈对她说:“我可以,你放心!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要有顾虑,好好干。”
年初疫情严重时,她便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走上“战场”,于是,她开始训练女儿的生活能力,热饭、炒菜、照顾奶奶……年仅10岁的小大人已做得相当出色。她知道,女儿能照顾好这个家,所以这次出去支援,她走得义无反顾。
现场采样中,她被任命为临时组长,负责调配物资、现场协调人员,标本的清点登记正确移交、核酸采样和最后环境消杀工作。她提到,为了保证采集的准确度,采完一个要做一次手消,手消液冰冷刺骨,她笑道:“手都冷爪起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坚持了采样工作的全程,期间未曾喝一口水,歇一口气,与临时党支部书记罗蓓蓓一起奋战到最后,她们两人确认完所有工作,最后才登上返回医院的大巴车。
今年冬天好像格外地冷,但她心特别温暖,她说一切付出都值得,看到车上熟睡的同事,她拖着疲乏的身体很快也睡着了……
张勇:11年工龄的男护士
张勇,血透室11年工龄的男护士,工作严谨负责,遇到困难总想着自己克服,从来不愿给人添麻烦,从2009年开始他一直是护理部应急队员。同是医务工作者的爱人也经常忙得见不到人,当接到核酸采集支援人员召集通知时,他只得将年仅4岁的女儿交由岳母帮忙照看,而他因为工作的原因已经两年多没有跟山西老家的父母团聚了。
他忍着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去支援了,他想着,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带着妻子女儿回老家陪陪他们,吃一顿团圆饭!
当晚,张勇在5号采样点支援,问他觉得采样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他说:“大家喉咙都很干燥,声音很嘶哑,出发前不敢喝水,因为怕中途上厕所而影响工作进展。”作为一名北方汉子,医院备的防护装备对他来说都小了一号,于是用胶布缠黄色垃圾袋套脚,期间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鞋套。他和骨科医师包利帅一组陪着罗蓓蓓、罗恒两位老师坚守岗位到12日凌晨四点,当其他医务人员都完成任务下场休息了,他们4人一起陆陆续续又采集了约100人次的标本。
所有工作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听不清的很多感谢的声音,虽然冷风呼呼地吹,但这是他此生听过最有温度的声音,热得人心发烫……
何瀚夫:鏖战两个夜晚
何瀚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12月11日12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夜班,何瀚夫终于完成了手里的工作,正准备洗手回家,然而他接到了通知:“成都市郫都区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下午14时准时到医院参加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第一梯队100人集中培训会。”
怀着沉重的心情参加完会议后,他驱车返家,心里想着“抗疫形势又更加严峻了,暂时不让女儿去上幼儿园了”,正想着怎么给幼儿园老师请假,他又接到了医院抗疫领导小组打来的立即准备出发去支援的电话……
他和其他队员一样,贴着暖宝宝,上车前就将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啃着面包补充体力。到了郫都区时天已经黑了,路上随处可见采集点灯火通明,他被安排到3号采集点。进驻采集点前,当地排队的群众发现了他们,热烈的鼓着掌,大声的喊着“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护目面屏下已是热泪盈眶。
他说:“为保证现场的有序性,我们先给在场的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然后再每10人一组依次进行核酸采样。”凌晨的夜,5℃的冬,早已冻僵的他机械地重复着采样的工作,对象有辛苦工作的打工人、嗷嗷待哺的奶娃儿、行动不便听力减退的爷爷奶奶……气温很低,他却湿了衣裳。
灯火下,那一抹抹白蓝色,温暖了这个冬夜和郫都人民的心,一声声不断感谢的话语同样也让医护人员也感受到了郫都人民的温暖。不负所托,12日凌晨4时,他们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任务,人民赋予的信任,大家默然收拾着医疗废弃物准备离开。
陈晓敏:这次,不留遗憾
因为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没能成功去支援武汉一直以来都是陈晓敏的“心病”,但这次不留遗憾。
早在二月份时陈晓敏虽未出征武汉,但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面对当时正盛的疫情她说道,“虽然当时觉得有点担心,但是其实更担心自己的业务能力导致漏诊,而不是担心会被感染,因为相信医院肯定会把我们的防护物资保证好的,所以就赶紧学习熟悉相关指南,以便能更快熟练的完成工作。”
成都疫情反复时,陈晓敏时刻准备着。当第一批支援现场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时,她也曾失落过,但随后的采样培训通知又让她“打了鸡血”,一直到支援现场她都是兴奋满满,兴奋的是自己能够用所学帮助他人,能够再次和同事们一起战斗。达到采样点后,看着窗外不时的鼓掌和欢呼致谢,她在心里默默想到,一定要加倍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的热情。最后,她也不负众望,和4000余名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了郫都区全员检测的壮举。
李颖:期待黎明早日到来
2020年12月11日15点46分,结束了轮班的李颖刚到家门口就接到立即集合前往郫都区执行采样任务的通知,她立即调头回医院,领取物资,穿好防护服,立刻出发。到达采样点的她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一条条长队,并不时有民众带头鼓掌并高声呼喊“医生来了,欢迎你们,你们辛苦了”。在那一刻,李颖想的是哪怕天气再冷,防护服再闷,任务再重,有这样积极的配合,怎样都是值得的。
在成都疫情反复初期,李颖就积极报名支援,曾在感染科支援三个月的她积累了不少防护经验。当亲人朋友问到怕不怕?累不累?叮嘱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时候。她说:“年轻人不怕吃苦,医院的防护措施都很到位,不用担心,我们的医院上下一心,是一个强大的团体,我们在前线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希望疫情早日散去,期待黎明。”
周锴:年轻的肩膀负重前行
周锴,一名95后男护士,毕业3年的他,一直孤身一人在成都工作,年初疫情严重时他是第一批去医院感染科支援的护理人员,而他是唯一一位男护士……几次支援,他都没有告诉过家人,年轻的肩膀负重前行。
“喂,周锴,看一下群消息,马上到医院急诊科门口集合”。
8日晚22点接到护士长电话,他立马从家里赶到医院,参加疫情防控会,9日早上6点出发前往成都理工大学支援核酸采样,直到晚上8点才返回医院。同时他也参与了西财西区、双水小学和郫都三观社区的核酸采集工作。
钢铁直男憋不出好听的话,被问到支援过程中什么最让他感动时,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到达三观社区的时候,居民们的那一声声感谢,一句句辛苦令人动容。”当得知核酸结果全是阴性的时候,他的内心无比激动,这么多天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他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此次疫情,豆瓣酱加油!成都加油!中国加油!这是当代青年的决心与力量。
蒋静:打起精神再战
蒋静,泌尿外科护师,接到出发前往郫都区进行支援的通知时,她没有犹豫,一边收拾行装,一边打电话通知家里人照顾孩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没有害怕,甚至她是激动的,因为她能参与到这样一场“大事”中来。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在去往采集点的车上,她看到,不断的有放学的小朋友在向他们敬礼,她想回一个礼,但是车已开过。
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非常配合各项工作,所有的都在有序的进行,她听到最多的就是“你轻点哈医生”“谢谢你,医生”。她忙得忘了时间,直到后来来采集的人变少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已经1点了,再厚的衣服也抵不了半夜刺骨的寒风,此时,她的脚已经冻得没有了知觉。
慢慢的,没有人了,但是他们接到电话通知说还有一批工业港的工人要4点来采样,所以他们把队伍缩小,准备养精蓄锐。她回忆道:在某个售楼部里躺满了医务人员,她也就地睡下了去,瑟瑟发抖蜷成一小坨,没一会儿,就听到“416的同事还有吗”她一下惊醒站了起来,昏昏沉沉扶着墙跟了出去,打起精神准备继续工作,但看着大巴车来了,才知道原来是准备回医院了,她知道,夜战郫都,他们完成任务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冰雪消融之日,战胜病毒之时。
邓琛梅:女儿,妈妈过几天再陪你
作为一名党龄接近10年的老党员,在疫情暴发后邓琛梅时刻准备着,任务下来后就只有一个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在检测过程中,她与同伴准确核对,配合默契,确保了所做检测的准确性,两次支援任务一共参与完成了千余份样本的采集工作。作为医院的老同志她时刻关心和照顾着年轻的同事们,时不时的叮嘱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舒服要及时说出来、千万要保护好自己......
邓琛梅说道:“比起援鄂的老师们,支援感染科、呼吸科的同事们,我们做的这些微不足道,但我同样很骄傲,在这次疫情控制中我尽到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的丈夫和父母非常支持我,他们也会为我而骄傲。唯一苦恼的就是在这段时间不能陪女儿了,记得第二次出任务时是晚上10点多,回到家就是第二天夜里了,听家人说女儿隔几个小时问一次‘妈妈怎么还没回来’,但我不后悔,疫情在前,重任在肩,相信女儿以后会理解妈妈,会因妈妈的工作而感到骄傲。”
朱瑞琪:不忘初心,始终向前
本以为疫情基本已经离我们而去,老百姓们正在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但12月7日疫情再次来袭,让朱瑞琪感觉又回到年初疫情肆虐的情形,当成都市政府宣布成都市进入战时状态时,他再一次感觉到新冠离自己如此之近,但当看到政府果断周密的抗疫政策及行动时,他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坚信成都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
12月11日清晨接到院医务科的通知进行核酸采集培训时,他预感到可能会再回抗疫一线。经历过第一波疫情的磨练,他没有犹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
“12月的成都夜晚已寒风刺骨,虽然穿着隔离衣、防护服但仍能感到寒风阵阵,当到达工作岗位时看着早已等候在核酸采集点的群众为我们鼓掌欢呼时,我心中是热血澎湃的。”
历时5个小时他和搭档石金晶采集了290余人的核酸标本,并奉命留守在核酸采集点待命,虽然忙碌但看着秩序井然配合核酸采集工作的群众们,他未感有丝毫劳累。凌晨4时,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核酸采样任务,在回程的路上,透过玻璃窗看着空旷的大街,他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要随时将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不忘初心,始终向前。
刘丹:被需要,很幸福
从12月7日开始,刘丹已经是第5次支援核酸采样任务了,有人劝她歇一歇,她说:“我还可以上,我经验足,能快一点是一点。我在这段时间有幸见证了成都速度、成华速度、416速度,我的速度也不能慢啊。而且作为医护人员,我能够用专业技能帮助他人,能被需要就是幸福的。但更希望这种需要能早日解除,愿成都人民早日恢复休闲安逸的生活。”
采样工作是繁重辛苦的,采集时间紧、任务重,穿上隔离衣的他们为了减少感染,要尽量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这就意味着在穿着隔离衣期间不能喝水,且常常不能按时吃饭睡觉。但身边的同事们都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一直默默坚持着。“付出总会有回报”,刘丹说:“在这次支援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回报就是那一句句感谢,在郫都区采集过程中,遇到一位两岁左右的小朋友,虽然害怕但还是配合我们做完了采集,勇敢的小男子汉,话都说不利索,不停地嘟囔‘谢谢医生阿姨,医生阿姨辛苦啦……’在郫都区凌晨寒冷的街头,心里顿时涌上一股热流!”
林晓兰:义不容辞
嘟嘟嘟……
“怎么还不接电话啊”林晓兰焦急地给妈妈打着电话。
“喂,妈,你过来资中接一下娃娃,我马上要回医院了!”
11日,原本带着孩子在老家休假的她,中午突然接到了护士长的电话说让她下午参加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第一梯队100人集中培训会,准备出发去郫都区支援核酸采样。
于是,午饭也没来得及吃的她,把孩子交给家人,立马订票,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医院。因为怕孩子找妈妈,走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敢打,只能悄悄的走掉。
一路上,她思绪万千,但她没有一丝退缩,作为机动库护士,她随时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为了疫情防控,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她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江川:星星很多且亮
江川,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自疫情发生以来,专业对口的他时刻做好了冲在前面战斗的准备,他先后参加了成都市以及成华区的核酸采集培训,并在我院发热门诊支援。
他摸了摸生病难受的4岁孩子的头:“你要乖乖听妈妈的话,爸爸出去打大病毒去了”。
12月11日17时,他穿上防护服,踏上了去往郫都区支援核酸采样的大巴车。他和另外40个同事一起迅速投入战时状态,一直工作到次日两点过,他才被强制要求停止工作休息一下。当脱下防护服、隔离衣的时候,才发现衣服都湿了,半夜的冷风吹来,他打了个寒颤,却依然吹不冷那颗激动热忱的心!
完成采集任务后,他在朋友圈写道:“第一次凌晨三四点站在郫县街头看星星,很多且很亮,像极了为这个城市努力的每一个平凡的人!加油,郫县豆瓣!!!”
叶帆:诠释一名医护人员的本色
内分泌科的一名护士,也是我院机动库护士成员。
12月11日下午是她在这次核酸采集支援中第三次被派出支援。到达核酸采集地点时,已是深夜,气温渐低,居民们在暖色调的路灯下耐心地排着队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他们看到我们,就像见到了曙光一样,那样期盼的眼神,没有人能够辜负。”本来很冷的她被人们点燃了心中的火,顿时感觉一点也不冷了,立马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不让居民们在寒风中等的时间太长,他们在严格执行采集流程中加快采集速度,工作到忘记时间、忘记寒冷,当采集完最后一位居民天已经快亮了,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医院,此时已经12日6时了。
面对疫情,她说:“责任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一名医护人员的本色。”
(附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