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防汛救灾,
从寒假到暑假,
我们肩负着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的双重担子。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成医人敢挑重担、不惧困难,
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
两手抓、两手硬。
新学期伊始,校党委书记余小平在2020年秋季学期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对上半年学校在党的建设、安全稳定、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科研创新、交流合作、特色打造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回顾。
一、疫情防控稳步推进,校园安全充分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落细各项防控要求,推动学校成为新都区第一所、金牛区第一批组织学生返校的高校。附属医院的44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其他医务人员、师生志愿者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奋斗在防控排查、预检分诊、诊疗服务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科研攻关、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积极抗疫,踊跃捐款。学校策划推出“成医在行动”“战‘疫’前线”等系列报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展示成医良好风采。
二、党的建设全面增强,事业保障不断夯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内宣外宣和舆情处置。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有序开展党支部换届选举,积极推荐上报四川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开展干部任免、选派推荐挂职、新派遣扶贫干部等相关工作。
三、人才培养有序开展,教学达成预期目标
专业建设不断拓展,中医学专业成功纳入四川省一批次招生。疫情期间,组织运行在线教学课程495门,开设《新冠肺炎健康教育》自制专项课程,线上教学质量报告被《四川省高校战“疫”行动文集》录用。学生返校复学后,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顺利完成理论教学、基地教学、考核考试任务。立项建设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12项。推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完成整改自查报告。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127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获批四川省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立项69项。
顺利完成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调剂工作。立项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4项,研究生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4项。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4名。
四、队伍建设不断突破,人才影响逐渐扩大
获批四川省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后备人选6人。获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人。拟招聘博士副高以上7人。1人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内访问学者资格。获得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五、科研创新不断突破,工作成果更加凸显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自科科研项目242项,社科科研项目143项。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44项,立项经费670余万元。推荐各级学会、协会专家、理事、委员等14人。立项成都市科普基地1个。
六、学生服务更加优质,生源质量不断优化
开展网上就业指导、专场招聘和现场小型招聘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建档立卡贫困生和残疾毕业生“双百”帮扶工作。广泛开展大学生成长手册活动,作品完成率达99.02%。2020年一批次招生省内调档线高出一批次控制线30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高出35分,再创历史新高。
七、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开放办学取得实效
与郫都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郫都区人民医院为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医美学院,与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共建共享医学大数据信息。推进厅市共建与校地合作,深化与青白江区、简州新城等地的交流对接,推进共建新都区中医医院相关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暑期线上培训项目。
八、办学特色持续凸显,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开放大学建设,开发视频、开设课程、出版教材。与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签约,建设退役军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协同申报编写地方标准,举办护理员(老年照护)技能培训班。全面提升成医科技园老年健康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引导在校学生通过科技园平台获得上级相关大学生创业补贴。
此外,“十三五”规划总结、拓展共建附属医院、OA系统在线审批推广、助力“脱贫攻坚战”以及新都校区三期项目立项等工作均有条不紊推进,取得预期成果。
上半年,全校师生在抗疫大考中彰显责任担当,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焕发出新活力新气象。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