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要闻>>正文

校友风采 | 肩负时代使命 展现成医风采

资料来源:对外交流合作处  作者:张璨  编审:姚翠凤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点击:[]

成都医学院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军地输送了大批医药卫生人才;在军队办学时期被誉为西南战区医药卫生人才的摇篮,转隶地方办学后,现已培养了三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从事的工作虽各不相同,但都以各种方式关心、参与和支持着祖国的建设和母校的发展。

4月份以来,成都医学院4名校友的先进事迹,相继被学习强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客户端、光明网等中央媒体以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大众日报等地方媒体转发报道。以下是近期媒体刊发的校友先进事迹报道:


白迪—— “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白迪,出生于孔繁森的故乡山东聊城,是我校2007级医学检验(输血方向)本科班校友,现为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检验科主管检验师。

D14C

2019年白迪带着“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的念头,主动报名成为山东省首批一年期“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团成员,远赴海拔3300米的刚察县开展医疗援助。他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三个问题——援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在挂职刚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期间,面对高寒缺氧地区,肺结核等传染病高发,缺乏合适的检验设备等情况,白迪动了不少脑筋:开微信公众号“青白之年”做网络培训,天天在病房推广“三新项目”(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开建当地第一个标准化微生物实验室……,同时他所在的检验团队顺利拿到200万元省县共建专项资金。

在成都医学院读书期间,白迪担任第六届校学生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优秀志愿者。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时毅然搭上前往一线的救援班车,救助124名儿童顺利返回成都。

C98E

在工作期间,他是志愿讲解员,工作之余在孔繁森纪念馆进行义务讲解,将《孔繁森小药箱》的故事讲给了全国观众;他是自媒体健康科普达人,录制的《白大夫聊健康》自媒体专栏获得山东省首届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并作为优质科普资源在学习强国上连续推送。

白迪说,作为孔繁森的老乡,决心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孔繁森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但他还是一位编外医生、‘药箱书记’。孔繁森的事迹也诠释着我们孜孜以求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不是万能的,但医生可以做得更多。”


余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儿

余琅,我校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方向)本科班校友,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在南京明基医院历时3小时,成功捐献124毫升淋巴细胞,成为南京市第122例、栖霞区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时也成为栖霞区首例2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79360

2019年,余琅在成都医学院读大三时,同班的一名同学光荣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在同学的感召下,她主动采样入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

2021年8月,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通过QQ联系上余琅,告知其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询问了余琅的捐献意愿,余琅当即答应,并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家人。可是父母有顾虑和担心,不支持她的捐献行为,通过余琅的耐心解释,父母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并没有伤害,并且能挽救他人生命时,他们从反对转为了支持。

7FEEB

2021年11月1日,余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采集20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未谋面的4岁女童点燃了重获新生的希望。2022年4月20日,余琅进行“二次捐献”。余琅笑着说。“虽然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相比过去多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事例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我的同学和朋友得知我成功捐献的事都很羡慕呢!”


王靖,身着白衣,心向暖阳——四川援上海医疗队队员

王靖,我校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方向)本科班校友,现为中共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党支部组织委员。2018年7月自成都医学院毕业后进入汉源县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主要负责核酸样本的检测检验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王靖同志认真努力,兢兢业业,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卫健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95CE

于风雨中前行,于逆流中涌进。自疫情发生以来,青年一辈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扮演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肩负着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攻坚战中,王靖同志始终贯彻听党指挥的优良作风,服从领导安排、履职尽责、鞠躬尽瘁、奋勇拼搏,无愧于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147E0

2022年4月2日,一个很平凡的清明假期,王靖同志请好假,准备回家看望病重的奶奶。准备出发前,接到紧急通知,要求为驰援上海疫情防控做好准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王靖同志再次放弃回家的机会,义无反顾加入四川援上海医疗队,赴沪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4月3日王靖所在的四川援上海医疗队抵达上海,4月4日正式投入到高强度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家中突然传来噩耗,4月5日清晨,王靖的奶奶去世。中午休息间隙,王靖得知了这个消息,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但他不能放下工作,即便强忍着亲人离世的伤痛,仍要继续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并全力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说,疫情当前,家人们都很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待疫情结束,再回家祭奠。

“医生”二字,其背后所蕴含的含义,蕴藏着太多太多的心酸与不易,他们为之一生去践行医生的使命,身着白衣,心向暖阳,只为让这份温情持久地照耀下去,温暖每一个人。

BF66

王靖同志在持久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心系人民、行为人民,他工作积极、作风优良、成绩突出,是一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忠诚战士!希望出征驰援的逆行者们都能平安凯旋而归,愿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抗疫的行动下,新冠疫情能够早日消除。


穆俊科——古蔺战“疫”先锋,援吉医务人员

穆俊科,我校2010级医学检验本科2班校友,2017年进入古蔺县人民医院工作,成为检验科工作人员。于2020年6月开始从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自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核酸检测人员。

10CC8

3月30日上午8点左右,接到泸州移动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队长的通知,将支援吉林核酸检测的任务时,穆俊科正在岗位上忙碌。简单的通知了家人,就拿上行李,下午便赶往泸州与泸州医疗队一起奔赴抗“疫”战场——吉林。3月31日早上六点半,泸州市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27名队员在泸州市卫健委集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光荣队长的带领下出征。那天早上下着雨,队友们眼神坚定,发誓势必打赢这场仗,晚上七点左右,四川队一共307人全部到达吉林。

20480

穆俊科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核酸样本,每天的工作大概6个小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标本量非常大,结束一天的工作,脱下厚厚的防护服,脸上被勒出深深的印子,头发也被汗水浸湿趴在额头上,看着都心疼。

1A0F9

在问道支援吉林的日子里有什么影响深刻的事时,穆俊科回忆道:在枯燥的防疫工作中要说影响深刻的事,可能就只有热心的吉林同胞们了吧!对人非常热情,也积极配合检查。让人很暖心。


(资料整理  成都医学院校友办  张璨)




上一条:余小平与2021级中医班学生面对面座谈
下一条:成医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