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见你(刘俊),那还是在15年前,因为同校的原因,你又是我同学的好朋友,所以倍感亲切。
那时的你,青涩可爱,微微上扬的嘴角常常露出腼腆的笑容,话语中带着浓浓的“眉山”口音,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之后因为处于不同的科室,大家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除了偶尔病房中的相遇,电梯中的寒暄,渐渐地也就少了交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你要出征的的消息,当时心头猛地一颤,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那一刻突然觉得真的好舍不得你。
接到人物专访任务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选择了你。因为我知道你,但我却还不够了解你;因为牵挂你,所以我想再次重新认识你。
找到了你的号码,添加了你的微信,发出了第一条短信,但却不敢再打电话,生怕打扰到正在工作或是休息的你。只有默默地等待你回复的消息。
为了再次重新认识你,我来到了你工作的呼吸科病房。平日里的好姐妹们一听是要来“打探”你的消息,纷纷自告奋勇地向我讲述起了她们心中的你。
“刘俊啊!一个字——好”
“性格活泼、大大咧咧、为人正直、有担当”
“工作责任心特别强,我们都怕被她批评”
“但她又是那种对事不对人的性格,直来直去,发完“飚”以后,便又会和大家嘻嘻哈哈打闹在一起......”。
哈哈,原来这就是同事眼中的你。
如果说小姐妹们给我勾画出了一个粗线条的样子,那么护士长张剑虹对她的评价就更加地全面而又细腻。“刘俊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同志,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作为呼吸科的首席质控护士,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还积极协助我做好护士长的管理。她对待工作那可真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呼吸科作为重点科室,自医院启动应急预案后,全科人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刘俊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是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毅然让老公将宝贝女儿送回老家去。从第一次上报疫情支援名单算起,次次她都是挺身而出非要去。
这一次驰援武汉,她更是坚定的对我说“相信我,一定要让我去!”作为同事,我曾私下问她,难道你真的不害怕吗?家里人支不支持?她便直接把父亲的留言拿给我看:“你去吧,没关系,那么多人都可以去,无非就是辛苦一点危险一些,你又不是不能吃苦,只要保护好自己,爸爸永远支持你!”也许就是家人莫大的鼓舞,给了她战斗的力量和勇气。”
只是出征的那一天来得太突然,从通知确定人员名单到整理收拾出发去机场,只用了短短的不到5个小时。张剑虹护士长说起此事非常地感慨又充满愧疚,“如果早知道那一天要走,我一定会强制她回家好好休息两天。因为从大年初三正式返岗算起,刘俊作为科室的护理骨干人员,已经自愿地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18天。
特别是在医院要求临时组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第二病区用来收治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那段日子里,我们更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记得元宵节的那一天,大家接到紧急通知后就立即对新病区进行了整体布局和搬迁,一直忙碌到了深夜十一二点。第二天本该在家休息的她,一大早却又跑到新病房来协助我按照院感规范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工作任务的安排。
就这样,新科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地被理顺了。她本以为终于也可以歇口气了,但却也就在这时候接到了支援武汉的通知。还是为她感到光荣的,但确实也很心疼,因为这段时间真的是太累了……”
从护士长办公室出来路上,都还是没有收到你回复的消息。但从大家对你的评价中,我已经能感受到了一个充满能量生动鲜活的你。
终于在晚上我等来了你的微信验证通过的消息,告知事情原委后,你却调皮地回答我说,“感觉自己也没得啥,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
问起你在那边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你拿出了写下的“抗疫日记”。字里行间,我还是感受到你们的艰辛和不容易。虽然只是暂时的不适应,但你却相信应该会慢慢的改善,虽然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但你却乐观地抱着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本来还想再多聊几句,但一听你晚上还有夜班就赶紧结束了话题。
不能够跟你实时地互动,我就通过翻看你的朋友圈来了解你更多的信息。我看到了你诉说心爱女儿时的满怀深情,看到了你对恶性伤医事件的义愤填膺,还看到了你面对肺炎疫情的忧心忡忡和对逆行者的无比崇敬。只是下一个他们中,就也有了你。
我觉得你就是一个真实、勇敢、善良、充满了正能量的好姑娘,很高兴能够再次重新认识了你。特别期待你们早日平安归来,让我们一起在成都的天空下相聚。
(附二院·416医院 杜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