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人物>>正文

为了让白衣天使飞得更高——记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赵小玉

资料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海川  编审:王海川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7日  点击:[]

——赵小玉小传

赵小玉,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副教授。1984年从47医院(现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岗位转入学校护理教研室,担任教师。赵小玉从教20多年,在护理教育教学方面,卓有建树,已成为我校护理教育的领军人物。曾荣获“全军优秀教师”、成都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医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2004年学校转隶地方,赵小玉出任护理学院院长,她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只有3人的教研室发展成了目前20余教师、1400多学生的二级学院。在学科及专业建设上,赵小玉推动了学校与英国兰开夏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第一批学生已前往英国学习深造;2007年成功主办四川省继续教育项目“现代护理行政管理”学习班;2009年牵头主持申报的新专业《英语护理》获批,同年,护理专业获省特色专业。在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赵小玉率领教学团队积极进行实验课学分制改革,将《护理学基础》、《护理美学》、《护理学导论》的实验课程独立设置成一门课程即《护理实验技术》。赵小玉主持《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1项,参与精品课建设2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研2项。近3年来,赵小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9篇,出版教材5部、专著2部。赵小玉教学团队首创的护理操作演示系统,在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护理学院院长赵小玉顺应着哲学上的轨迹,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的院长,期间无不留下了她奋斗的足迹。作为院长,她常对同事玩笑似地说:“我首先是一名女同志,然后才是院长,”朴实中透出干练,谈吐中带出睿智。

 

护理教育需要跨学科

1984年,赵小玉从护理临床工作转为教学工作,是服从组织安排。但现在,她感到非常受益,甚至影响到她对护理教育认识。

“护理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除了扎实的医疗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要有善良、勤劳和仁爱的品质,尊重生命的意识,很强的社交能力等。比如,在儿科工作的护士,要使孩子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就要学会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与他交流,如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和他成为朋友,取得信任感。护理教育是跨越学科的。”临床护理经验让赵小玉感受到,学校护理教学中缺乏的东西——人文内容。

她曾听一位外国同行说过一件事:中国护士在国外工作的薪水总是低于当地护士。因为当地的护士懂得本国风土人情,能帮助病人解决他所关心的问题,比如病人喜欢橄榄球,她就能和病人说到一起,但中国护士缺乏这些常识,常常被病人认为是不称职。

“尤其是当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医学模式的情况下,护理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的要求更高,”赵小玉说。

从担任护理学教师开始,赵小玉就把这个观念融入了教学。在自己的第一堂课上,她总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了解程度、职业设计和规划,然后有针对性地在课堂加入众多的人文医学内容,大到职业道德,小到行为礼仪,她都诲人不倦。而在护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护理学院都会定期组织临床护理专家到校给学生讲座,用鲜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及爱岗敬业教育。

在担任护理学院院长后,她把这种思想体现在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社会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灾害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人际沟通学》、《临床营养》、《医疗与保健》、礼仪、心理学、社区服务等护理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入课程体系,护理学院承担的课程有过去的几门,到现在几乎翻了两倍!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国际知名度,赵小玉又积极努力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于2006年开办了2006级国际护理班,目前5名学生已经出国留学。

因为综合素质高,我校护理学生每年就业很好,近5年来就业率平均在92%以上。

 

深刻演绎“言传身教”

从普通护士成长为我校护理教育的领军人物,赵小玉是一步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

“我就是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件事,平平淡淡的,没什么伟业,”赵小玉说。在医院做护士时,加班没人愿意,她去;其他人找她顶班,她也高高兴兴地答应。“别人不愿意做,自己去做,就容易出成绩,”她现常给教师和学生这样说。

讲台上站了多年,赵小玉注重“言传身教”。刚走上教学岗位时,赵小玉很年轻,没接触过教学,却一下子承担了几门课。“当时没有电脑,没有多媒体课件,没有麦克风,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一堂课,一堂课50分钟、几百学生,上课要大声喊,有时一堂课下来,头都有点晕,那时压力很大。”赵小玉记得当时的艰苦条件。

才站上讲台的她,在老教师“言传身教”的激励下,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标准要求自己,讲课完全脱稿。她用8倍于课堂的时间进行备课,熟记每一个教学环节,即使一个小小的教学案例、每一句话,都要认真写入备课本。一步一步,赵小玉走得很累,但走得很扎实。

学校在发展经历了多次“变化”,每次都有教师心不稳,不到校上课,赵小玉仍然认认真真上课;护理学院人少事多,繁忙和加班是常事,赵小玉总是加班在前,用言行为教师作出了表率。2005年护理学院正式组建后,赵小玉担任了院长,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中,她仍然主讲了4门必修课程及1门选修课程。

赵小玉加强了薄弱的科研工作力度,虽然教师申报课题“屡败”,但她却告诉教师要“屡败屡战”。如今,由她主持的课题已经有2项结题,还有3项正在研究中,任现职以来,以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9篇;出版教材5部、专著2部。

 

对师生朋友般关心

护理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女多男少,女教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90%,女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2%,是大家公认的“红色娘子军”。

作为一位女性,赵小玉理解女教师。她对同事们常说的话是“我首先是一位女同志,然后才是院长,”她像“朋友”一样关心着他们。作为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小玉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把大家主要精力和工作积极性凝聚到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教育上来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指导,赵小玉推动并实行了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实验课的18项操作规范,几乎是手把手地教。青年教师需要视野和空间,她每年就想办法把教师送到临床医院实习,或者到香港、国外去学习,近几年,每年20余人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议,20081名教师前往英国,2名教师前往香港。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大部分为本科,她想方设法提升学历,甚至规定“必须读研”的硬性要求。青年教师的生活有困难,她主动关怀……

赵小玉并不仅仅是“柔情”,作为院长,她知道管理需要“制度优先”。“什么事,我们都定下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到时候我们就按规定办,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赵小玉说。她看重教师仪表,对青年教师要求极严:坐班就不能迟到,有事必须请假;上班必须正装,不能嘻嘻哈哈;上课不能带情绪,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对这些的要求,让一些老师认为她“婆婆妈妈”,但她觉得,学校是公共场合,自有尊严。

关怀温暖了教师的心,而管理则规范了教师的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凝聚了护理学院的人心,激发出护理学院团队团结向上的蓬勃精神,以及极强的“战斗力”。

转地5年,护理学院从3人的教研室发展为1400余学生的护理学院,教职工增加到2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比例达16%,硕士研究生比例高达75%。但辛苦和劳累同样伴随——每位教师平均承担3门课的教学任务,年人均授课达到300学时以上,很多人还兼着秘书、党政、科研的任务。但护理学院的“红色娘子军”担当了下来,很少矛盾,很少抱怨,并且将工作做得极为出色:

2009年申报新专业“英语护理”获批;同年,护理专业获四川省特色专业;《护理学基础》、《护理美学》、《护理学导论》的实验课程独立设置成《护理实验技术》;申报成功《护理学基础》校级精品课程;首创护理操作演示系统,并运用于护理实践教学,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护理学院要更好更快发展,赵小玉认为首要的是凝聚人心,“人心齐,泰山移”。作为“领头兵”,赵小玉有新目标:扩大办学规模;加强科研;建好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项目,为社区做培训,走出护理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办好涉外护理……踏踏实实做好手头工作,只争朝夕,继续有所作为,让护理学院成为成医的亮点,是赵小玉的新目标。

上一条:献身教育永远精益求精——记省级教学名师赖雁
下一条:科研路上快乐前行——记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公共卫生系主任余小平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