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医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成医人物>>正文

献身教育永远精益求精——记省级教学名师赖雁

资料来源:宣传部  作者:  编审:王海川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7日  点击:[]

赖雁小传

作为文革后高考的老三届,赖雁于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毕业后进入兰州军区总医院任住院医师。1985调入兰州军区军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任教。199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调入我校,任四川省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8年被评为成都医学院“教学名师”。教学风格科学严谨、启发善诱、深入浅出、清晰明确。

赖雁教授为我校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主持四川省精品课程《外科手术学基础》,担任《医药与保健》杂志副主编,《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近五年,赖雁教授完成教学时数2336学时。主持军队、省、院级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2003年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07年获成都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参编规划教材5部,主编实验教材4部。出版卫生部视听教材《外科手术常用器械及使用》,编导《动物手术》录像1部。近年来,赖雁教授主持各类科研基金课题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09年申报专利两项已受理。获各级优秀教师奖励6次,2001年荣立三等功,2003年获解放军“育才银奖”。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我校临床技能中心主任赖雁教授的座右铭。在近30年的从教经历中,他秉承“突出应用能力,打牢实践基础,规范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教学理念,精益求精,上下求索。他以外科医生的要求,实践着一名优秀教师的追求:做一名好教师,在教育路上,永远上下求索。

教学生是我工作的全部

1985年,赖雁调入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外科教研室从教,开始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教师。做教师前,赖雁做过两年的外科医生。

赖雁喜欢“外科医生”职业。因为喜欢,所以有追求。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思考。在因工作调整离开时,对医生他已形成了自己的观念:

外科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你不能切身感受病人的痛苦,不能急病人之所需,想病人之所想,不能像亲人一样对待他、关心他,那就成不了一个好医生。好医生,首先是好人,品德高尚;再就是具有扎实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对医疗技术要持续地精益求精,不断求索,”赖雁说。

这样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赖雁,在教师生涯中,他对教育和教学不断求索,精益求精。

刚刚从教的赖雁,挑战不小。熟悉外科手术刀的他,突然从“手上的工作”转为“嘴上的工作”,虽然专业内容相关,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

工作有难度,但赖雁明白,教书育人的责任更为重大,如果不做好,那是“误人子弟”!赖雁以一名外科医生的高要求,开始了在外科学、外科手术学等领域近30年的教育教学探索。赖雁相信“只要诚信做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厚积薄发,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对教学所知甚少,对医学教育了解不多,赖雁就从头学习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琢磨,不断思考进取。

赖雁逐渐明白:医学教师同医生的最高要求高度一致——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师德高尚。“医学院校培养医生,医生讲人道主义,最高天职是救死扶伤,拯救生命,他们需要的是尊重生命的观念和仁爱精神。医学教师要将这些精神和价值传递给学生,就得先做好人,提升思想境界和水平,身正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始终贯穿在赖雁的教学之中。带实习、见习,发现学生对待病人做得不到位,他会不失时机地纠正;课堂中,他会将专家、医生的高尚医德故事融入其中;生活中,他与学生交朋友,一起分享人生经验……一点一滴,赖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如春风润物。

学生也在赖雁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一名学生医院见习时,偶遇一对急诊的母子,当他们为诊费愁眉不展时,这位学生匿名用自己节省下的钱垫付了费用,使小孩得以及时治疗。这让赖雁深感欣慰。

2000年,赖雁调入我校。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生活上的麻烦不少,一切事务都得亲手打理,又加之爱人不在身边,上完课回家,只能自己做饭。赖雁显得更忙碌,但当他走上讲台,看着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所有问题和困难都被抛到了脑后,“教学生是我工作的全部。”赖雁说。

经常性地,遇上实验操作课指点学生,几小时下来,肚子早就说“不”了,可他一直坚持,直到所有学生高质量完成实验。

2004年夏天,学院将移交地方办学。因为办学结构的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需要一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赖雁选择了建设大局,留下来,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临床教学工作。作为教学骨干,赖雁用行动带了个好头。

教学要像外科手术精益求精

当过外科医生的赖雁,爱把医生和教师、外科手术和教学相比:“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病人,只需了解病情、准确诊断、开药、手术等,是直观的、可见的、具体的,而且对身体的诊治短期就完成,功夫尽在手中;但教书育人是无形的、长期的,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培养结果,功夫在于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优秀教学水平,”赖雁说,“但在要求上,二者却有一致的地方:教学就像外科手术,同样需要严格规范、科学谨严、精益求精。”

“只有严格规范、科学谨严,在外科和手术学的学习中精益求精,你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疾患,这是医学生必备的技能,”赖雁说,“从我手上带出的学生,不能有一个孬种。”

为此,每一台手术、每一堂课、每一次技能教学,赖雁的首要要求是认真操作,严格规范,以至于部分学生认为他“古板”。

外科手术中的手术线打结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1分钟打50个结是及格,一些学生考核打49结,电话求情,望赖雁高抬贵手。但赖雁从没“心软”,总是四个字:重练、重考。

在赖雁心中,考核通不过,练习不够或考试紧张都不是理由。“手术就是一次战斗,不可能重复,手术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否则,对病人是不负责任,有悖于医生的天职!平时严格训练,就是为了消除真正手术中的纰漏,”赖雁告诉学生,“必须完美地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这个没道理讲,没什么好商量的!”

严格要求下,我校学生打手术结的最高记录是1分钟94个!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赖雁总结出了学生临床技能(手术学)的10字要求:严格、规范、精准、熟练、细致。为达到这一标准,赖雁推出“一对一”考核,每个学生都必须达标过关。

从赖雁手上,走出了上千名学生,有本科生,专科生,也有成大生。但每一个走出去的学生,都在赖雁的严格要求中,受益多多。2000级临床本科学生曾俊深有感触:“我感激赖老师,他给我最深印象是对教学的全身心投入,在课堂上,他用言语将你带到抢救危重病人的现场,使你身临其境地抢救病人;而在外科手术操作中,他严格规范,让我们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到不足。”

而在有6所三甲医院参加的对我校学生临床技能的鉴定中,得出的结论是:“成都医学院的学生临床基本功扎实、熟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快从事临床工作,总体水平优于同类院校”。

漫漫求索再上路

自赖雁教授调入我校后,一直承担全校各专业的《物理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和《医疗文书写作》的教学任务和全部临床技能教学。

从教几十年,他始终专注于外科教学和临床技能教学,在这一片领域不断耕耘,和同事们一起,取得了丰硕成果:将分别设置的物理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基础护理学、实验诊断学、临床心理学的实验室“五个模块”整合到一个中心,实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实践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明确了基本技能普训、综合技能提高、临床技能强化等三个培养阶段;并编写了系列教材,按照“以量求质”的方法,为每一项操作制定了严格细致的量化训练及考核标准,形成了多站式、多元化、“一对一”和OSCE的考核体系。多年的努力,逐渐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转隶地方后,赖雁于2007年、2008年主持申报中央、四川省实验室、教学中心都获批;2009年《外科手术学基础》获评四川省精品课程。

医学教育随着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变化,有了新的要求,赖雁教授也有了新目标。1998年国家开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相当于医学生的‘第二次高考’,通不过,就没资格做医生,无法从事临床工作!”他知晓其重要性。2008年,我校附一院就曾辞掉多名毕业生,因为三年内他们没通过考试,无法上岗。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关”就是考核临床技能。“临床技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还较为“鲜嫩”,如何构建起新颖而实用的内容体系?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提高我校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目前,赖雁教授正在进行上述课题和提高医学生临床交流沟通技能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作为临床技能中心主任,赖雁教授常对青年教师说:“先学生而知,先学生而觉,才可谓‘先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知先觉难了,将先知先觉艺术地传授给学生就更难,吸引学生向未知未觉领域探索就难上加难。然而,我们应该知难而进,不断上下求索。”

上一条:行走在科学的殿堂——记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苏炳银教授
下一条:为了让白衣天使飞得更高——记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赵小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