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校师生参观“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展”
[[center]][[image1]][[/center]]
地震中被砸烂的文件柜、从废墟中挖掘出的学生日记、抗震救灾部队官兵使用过的印有“铁军”字样的红旗……6月22日,在成都大邑的建川博物馆 “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展览中,我校30多名师生循着时间顺序,翻看了一篇篇抗震救灾的“日记”。 这些饱含故事的实物,记录着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大事件,灾难、痛苦、感动、爱呈现在同学眼前,铭刻在了心底。据了解,建川博物馆利用尚未完工的“红色年代”镜鉴艺术馆,按照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每天发生的一个代表性场景进行布展,以纪念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我校医学检验系组织了师生的参观活动。
每一个展厅用实物、图片、文字,展示了5月12日到6月12日地震一月以来所发生的“震撼”,这些冲击着师生的心灵,护理学院刘璐说:“这种形式直接而真实,给了我们巨大震撼。”在展厅的一角,同学们发现了温家宝总理使用过的地图,用来鼓励民众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并为埋在废墟下人带去希望的扩音话筒。带队教师付瑞华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她说:“这些物品见证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特大灾难,也见证了一个共和国总理对人民的深厚情谊! ”而指针停顿在14时28分的都江堰民家座钟、预制板残骸、聚源中学学生宿舍楼标牌、漩口中学的一把“断弦”小提琴、与主人生死两茫茫的天线宝宝儿童车……一件件废墟中的实物让我校师生久久驻足。
更令人震撼场景在展览即将结束的地方出现了。几面巨大的墙壁上,贴着1000余幅地震现场的照片、1000余幅地震死难者的照片。惨烈、悲壮和灾难让很多同学的哀伤从心中涌起,他们自发地站在墙前,向遇难同胞鞠躬。医学检验系学生迭敏偷偷地擦拭了一下湿润的眼睛,对同学说:“看到那些活生生的头像,好像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走过地震日记,气氛由凝重、沉痛,逐步走向希望,“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让所有的灾区群众住进房子,帮助他们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帮助他们建好房子,让他们过上舒服的日子……”一位武警战士一篇《我最想做的事》的日记,让很多人感动。
[[center]][[image2]][[/center]]
地震展览入口
[[center]][[image3]][[/center]]
母亲对不起你
[[center]][[image4]][[/center]]
被毁坏的电脑
白迪 文/图 编辑 刘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