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医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成医>>正文

教育导报: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人才

资料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点击:[]

               

 

——记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护理人才培养创新    

    20121227日,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护理201115名学生飞往了新加坡,开始了三年的护理专科学习。    

他们是成都医学院新加坡护理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的首批学生。这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命运的改变源自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多年来进行的“国际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004年成都医学院由军队转隶地方后,护理学院瞄准欧美国家护士缺乏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先后与英国、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的高校或政府合作,组织实施了各类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项目,并着力改革创新国际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实施了英国兰开夏大学项目、新加坡护理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一批护理专业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面向世界的视野  

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要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视野宽广。2004年转地后,结合国情、校情,分析和研究同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国际护理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高等护理教育要融入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就必须确立以国际护理教育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标准,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和人文关怀,完善学生的人格。”护理学院院长赵小玉说。    

面向市场的改革    

在培养面向国际市场护理人才的探索过程,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确立了培养掌握先进护理理念、国际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护理人才的教育目标。根据国际护理的特殊性和实用性,改革创新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英语应用能力。依托国际护理的方向和定位,把《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等多门主干课程设置为双语教学课程,同时引入部分原版教材;根据国际护士注册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将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使专业课的设置内容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开设外教口语课、雅思培训课程及英语口语交流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增设有关多元文化等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世界,熟悉国际规则,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突出护理实践技能。护理学院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大胆尝试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生送到临床教学医院完成最后一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对实习期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开展“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综合实验设计”等项目,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建立ISPN考试平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记忆层面。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标准相适宜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的考核评价。    

突破师资队伍瓶颈。近年来,护理学院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进修,先后派遣教师赴英国、香港等地学习先进的护理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先后有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多位护理专家来我院授课或开办讲座。学院在引入国外正版护理专业教材的同时,聘请既有留学经历、又从事过外国护士执业考试教学的老师任教,确保了教学质量。    

面向国际的就业    

20118月卫生部主办的 “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中,2008级护理本科学生毛亚男、王铁梅、甘莉、孙茜等四人,不畏强手,沉着应对,从全国53所院校护理专业的本专科23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理论考核一等奖、护理技能考核三等奖、团体总成绩二等奖的佳绩,体现了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    

201210月,新加坡护理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实施,新加坡卫生部来我校选才,15个名额一次招满。该项目是教育部和新加坡卫生部教育合作项目,国内仅8所医学院校获得资格。学生在新加坡学习期间享受每月生活费、住房补贴及医疗费、保险费等全额奖学金待遇,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6年,工作期间享受新加坡注册护士同等待遇。  

面对成绩和创新成果,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认识清醒:国际护理教育的规模还不够大、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培养模式还需精益求精……但面向世界,走出独具特色的国际护理人才培养之路,却是不变的目标。

    (王海川)


上一条:教育导报:成都医学院学生临床技能再获殊荣
下一条:四川工人日报:报道我校开办老年医学专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