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近日,川大《2013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省外)》出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川大对省外艺术类本科招生新增了书法专业。与此同时,成都医学院申报的“老年医学”专业也即将成立,这意味着经过系统学习而成长的老年医学专业学生不久将服务于社会。
面对共同的城市发展需求,不同的学校立足于各自的出发点,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未来的探索,纷纷开始了新的教学准备和探索——本科阶段学习书法,未来严峻的就业问题该如何面对?这是否与目前的就业大趋势有所违背?“老年医学”和普通的医护护理有何区别?是否是顺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无就业压力?突然而至的新专业的设立,自然引起人们的种种疑惑。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川大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成都医学院副院长昝加禄等相关负责人,对这两项新专业进行了详细解答。
背景资料:
成都医学院的“老年医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教会学生如何防治老年疾病,还包括如何照顾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如何疏导他们孤独寂寞、恐惧死亡等不良情绪。这一专业的设立背景有这样一条,“截止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离开家乡、远赴北上广等大城市,甚至是到国外求学、结婚、生子,‘空巢老人’的群体将越来越庞大。”
成都医学院副院长昝加禄:让老年医学专业接近理想状态
记者:医学院设置老年医学专业的考虑是什么?
昝加禄:这里面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因,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预计到四五十年后,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年人。而现在许多老年人的处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在面对衰老的同时,还要面对社会的发展,对他们来说,也需要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更主要的是,他们要面对的是疾病,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但是老年人问题没有太多人关注,如何让老年人真正过上医、养、乐、康的生活,是社会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早作准备,目前的养老机制包括很多养老机构都不正规,一般的护理人员没有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医护专业知识。这也是老年医学专业需要成立的必要。
记者:老年医学专业的内容主要是哪些?针对哪些需求?
昝加禄:现在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框架,最基本的除了如何防治老年疾病,还包括如何照顾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如何疏导他们的心理痛苦,比如很多人年轻时从不直面的孤独寂寞,还有如何面对死亡。背后还包括了道德,心理各层面的内容。
记者:大多数老人身心健康会逐渐衰退,传统社会将这一切交给其子女,所以在过去“孝”是伦理中最重要的话题。而现代社会,许多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在父母身边,“孝”的主要方式则成了冰冷的物质。现实社会,将护理老人的工作交给护理人员,是否考虑过其中的信任?如果缺乏了深度信任,老人的身心护理或许也只是流于表面?
昝加禄:首先是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寄希望于老年医学专业来解决。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今后也不能避免,我们只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去引导,让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人,否则这种服务工作也是畸形、不完整的。我们追求的是医与养的科学性,但是解决不了社会问题。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里充分关注现实话题,让老年医学专业接近理想状态。
老人护理志愿者郭艾:老年医学专业绝对符合市场需求
记者:你对老人护理的过程感受如何?
郭 艾:需要突破很多心理障碍。老年人经历一生,性格里都有很坚硬的地方,无论是对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定势,而护理过程都需要和老人的这些状态打交道。和照顾孩子不同的是,孩子的心很柔软,天真,但是老年人到了晚年,内心孤独的人很多,所以护理老人的心态很重要,一开始就要知道这些。否则,相处就很难。
记者:你怎么看老年医学专业的出现?
郭 艾:绝对符合市场需求。社会肯定需要一大批具有老年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才。
学生家长孟德:可能会选择老年医学专业
记者:作为家长,你会让自己的孩子或建议朋友的儿女选择这门专业读书吗?怎么看待这两种新颖专业的就业趋势?
孟德:可能会选择老年医学专业,从就业来说,更靠谱些,收入也会更明确,而且将来可能需求很大。书法这个专业,很高雅,但是不适合我的孩子。普通家庭,即使花10年时间去培养他也未必成才,何况他还肩负着家庭责任,能成书法家的毕竟是少数。不过社会上需要这类传统文化的精英,可以将古典的艺术传承下去。有所传承,让不能参与的人至少可以在一旁欣赏,而不至于陌生得只能去日本或者韩国了解书法的艺术。说白了,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社会的不同趋势,各自的需求不同。
本报记者 赵正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