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三次;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省综合素质 A 级证书,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安徽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风采展示“最美志愿者”,“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三等奖、四川赛区二等奖等荣誉。成都医学院党的二十大师生宣讲团成员。
成医校徽是学校的精神象征,三种颜色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精神,其中,“红色”代表着从军队院校历史继承而来的红色精神;“蓝色”彰显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严谨医疗精神;“白色”代表白衣天使们医者仁心的崇高奉献精神。
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汪洋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早将校徽“红、蓝、白”三种颜色相融,描绘出属于青春奋斗的“新底色”。他赓续使命“红色”,永葆追逐真理的热情态度;他淬炼科研“蓝色”,养成学习所需的安静沉稳;他诠释奉献“白色”,涵养实践中的赤诚与纯洁。
赓续血脉,点燃热情“红色”
“红色是我们的底色!”成都医学院诞生于军队,流淌着军旅文化的优秀基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也深深浸润着汪洋的心灵,在“红色光芒”照耀下的他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入学伊始,他就主动参加到学生工作中,并担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在这期间,他任劳任怨,保持着一份热情和坚持。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班级班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务助理等。工作过程中,他始终把“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铭记于心,誓把每一件事都尽力办到最好,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亦不负大家的信任。
尤其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参加四川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等多次培训,并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带领支部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他所在党支部包括基础医学、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为管理好、服务好、建设好党支部,他创设性地将医学人文精神作为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间的桥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展开支部活动,尝试“两严三勤”支部工作法。
每每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能想起在甘孜上的那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去往康定的路上,所乘大巴车穿越隧道群时,一路畅通无阻,带队教师便讲述起这条“传奇路”的故事。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筑路精神狠狠“击中”了汪洋的心 。“天堑变坦途,人民解放军用生命铸就的奇迹”促使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找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静心科研,练就严谨“蓝色”
“蓝色”通常代表着严谨、沉稳、冷静、求实。汪洋觉得从事科研工作正需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蓝色”标识与他的科研理念不谋而合。
“疑乃思之始,问乃学之端。”汪洋在入学之初就给自己设立了科研目标。他认真体悟课上老师讲解的专业知识,课后仔细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将每一次的公开展示都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他将零散时间充分整合,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在自习室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在思考、交流问题的过程中,他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便开始系统地进行科研学习。
但是他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使确定了研究方向,他依旧非常迷茫,因为初期阶段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等基本都是从零开始。带着对于专业的兴趣和钻研,他经常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和交流,并通过查文献、读专著等途径进行巩固提升。为了能够更加学有所获,汪洋尝试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将目标落实细化到每天的定量学习中。
凭借着踏实的态度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汪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课程平均成绩92.8分,为年级第一,也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他在核心期刊和一般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论文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比赛中获得优秀论文等荣誉4次,主持、主研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4项,参编《诗词今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籍两部。他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躬身实践,画好纯净“白色”
“白衣天使”们只要身披白色战袍就是身披责任,争做敢于拼搏的“实践者”。身在医学院校,汪洋深刻体会到从事医疗工作的不易,更以这些甘于奉献和辛勤付出的医务人员为榜样。
榜样的力量推动着他坚持学用一致,注重实效。他对科研的兴趣肇始于一次次社会实践,也必将回归于实践。作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如何将专业所学与院校特色相结合融入到科研学习、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他一直探索的问题,也将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
从本科阶段,他就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有效增强了自身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他参与安徽省阜南县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项目感受扶贫的巨大成效。在入户调查中,与贫困户、基层干部等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当好群众的暖心“调查员”“宣传员”,热情为当地群众宣传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激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增强当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汪洋持续关注乡村问题,踊跃参加成都医学院定点帮扶工作,加入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向甘孜藏族群众、本科生团学骨干、研究生党员等群体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甘孜县城北一村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并围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等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同时,他和团队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思路,设计拍摄系列宣讲视频,报送四川省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活动,参与四川省高校理论宣讲赛、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在每次实践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
“乡村振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人才,乡村的教育振兴更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人才来切实育人啊!”甘孜县教育局的班子成员这样对汪洋一行的实践团说到。这句话让汪洋备受鼓舞,“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宣讲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播开去,这赋予我极大的成就感。”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汪洋将继续“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春春舞台上泼墨执笔,用心绘就最美画卷!
(文/王雅纯、姚翠凤)